玉米中后期 “一喷多促” 怎么搞?掌握这些要点,增产又省心
- 种植技术
- 13天前
- 23热度
玉米长到 “腰高” 后,就进入了中后期,这时候是籽粒长饱满、产量定高低的关键期。但不少种植户会遇到难题:玉米叶子上长斑、穗子被虫子啃、天旱了不灌浆…… 其实这些问题,靠 “一喷多促” 技术就能解决 —— 简单说,就是把杀虫剂、杀菌剂、调节剂、叶面肥混在一起喷一次,既能防病虫害,又能促生长、抗干旱,一次操作顶四次,省事还增产。今天就把这项技术的核心要点讲明白,新手也能学会。
一、先搞懂:玉米中后期为啥要 “一喷多促”?
玉米中后期就像 “冲刺阶段”,一方面要靠叶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输送到籽粒里;另一方面容易遭遇 “三重威胁”。病虫害多,大斑病、锈病会让叶子干枯,玉米螟、蚜虫会啃穗子、吸汁液;养分不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容易缺磷(籽粒不饱满)、缺钾(茎秆易倒伏);抗逆性差,遇到干旱、高温,玉米会 “卡脖子”,灌浆受阻。
“一喷多促” 就是 “一站式解决方案”:杀虫剂杀虫子、杀菌剂防病害、调节剂抗逆、叶面肥补营养,四效合一,比如河南周口的种植户李大哥,去年种 10 亩玉米,中后期搞了 “一喷多促”,最后亩产比没喷的地块多收了 200 斤,还少打了 2 次药,省了不少人工。
二、啥时候喷?抓准 3 个 “黄金时期”
“一喷多促” 不是随便喷,要跟着玉米生长节奏来,这 3 个时期喷效果最好: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 “攻秆期”,重点防玉米螟、大斑病,促茎秆粗壮;灌浆初期,这是 “攻粒期”,重点补养分、防锈病,促籽粒灌浆;乳熟期,这是 “保粒期”,重点防早衰、抗干旱,保住已形成的籽粒。
三、怎么喷?4 个操作技巧,效果翻倍
选对喷雾器,重点喷 “关键部位”。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别用手动喷雾器。叶片背面、心叶、穗部,比如喷玉米螟时,要把药液喷进 “大喇叭口” 里,才能杀死里面的幼虫;控制浓度,别 “贪多”。所有药剂和肥料都要 “二次稀释”,先把药剂、肥料分别用少量水化开,再倒入喷雾器里加水搅匀,避免浓度不均烧叶;选对天气,上午 9 点前、下午 5 点后,此时叶片吸收好,药液不容易蒸发;喷匀喷透,别 “漏喷”,每亩喷药液量要够,保证每株玉米都能喷到,尤其是地块边缘,比如 10 亩地要喷 300-400 公斤药液,慢走慢喷,别图快。
四、3 个 “千万别”,避免出问题
千万别随便混药。不是所有药剂都能混,比如碱性农药(波尔多液)不能和酸性肥料(磷酸二氢钾)混,会起反应,失效还可能烧叶。混药前,先在小杯子里倒少量药液,搅匀后看有没有沉淀、变色,没有就可以混。玉米吐丝期别喷乳油类药剂,会把花粉杀死,导致结粒少;采收前 15 天别喷化学农药,避免残留;同一株玉米别反复喷,比如有的种植户回头补喷,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叶子会出现斑点,影响光合作用。
其实玉米中后期 “一喷多促” 技术很简单,只要抓准时间、选对配方、喷对方法,就能防病虫害、促增产,还能省人工。如果大家不知道自己的地块该选哪套配方,或者想了解某类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方法,随时可以问,咱们再深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