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后期容易早衰该怎么防治?其成因分析与系统化防治对策!

棉花后期追肥可不是 “越多越好”,精准才是关键!具体来说,就是在叶子上补充钾和硼,根部少施点氮,再把浇水和施肥配合好。这样就能平衡好 “防止棉花提前衰老” 和 “控制棉花贪青晚熟” 这两件事,最大限度地让棉铃变重,还能增加霜前成熟的棉花比例。现在大家都想让棉花既提质又增效,科学施肥不只是个技术活,更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还能实现绿色种植的关键办法。那么,棉花后期容易早衰该怎么防治?

一、棉花早衰的主要成因

根系早衰先行:棉花进入中后期,根系自然老化加速,若遭遇土壤板结、积水或长期干旱,根系吸水吸肥能力急剧下降,导致地上部营养供应中断。

养分供应失衡:前期氮肥过量导致徒长,后期钾、硼等关键元素缺乏,尤其钾素不足会显著削弱植株抗逆性与光合效率。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监测显示,早衰棉田土壤速效钾含量普遍低于80 mg/kg,远低于120 mg/kg的临界值(资料来源:《棉花早衰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23年)。

病虫叠加危害:枯萎病、黄萎病、红蜘蛛、棉蓟马等病虫害在后期高发,直接破坏叶片与维管束,加速植株衰亡。

气候逆境胁迫:持续高温(>35℃)或干旱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而后期突降暴雨又易引发沤根,进一步加剧早衰。

二、系统化防治技术措施

养根护根:棉花“根深则叶茂,根衰则株枯”。建议在初花期后结合中耕(深度5–8厘米)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性;对于滴灌棉田,可于盛铃期滴施含腐植酸或氨基酸的生根型水溶肥(如500–800 mL/亩),促进新根发生,延缓根系老化。

科学追肥:早衰防治的核心在于“后期补钾、全程补硼”。具体操作如下。叶面喷施,从7月下旬开始,每7–10天喷施一次0.3%磷酸二氢钾 + 0.1%速溶硼 + 0.5%尿素混合液,连续2–3次。磷酸二氢钾可增强光合产物向棉铃转运,硼能促进花粉管伸长与铃壳发育,尿素则快速缓解叶片黄化。根际补钾,对脱肥明显田块,在打顶后5–7天追施硫酸钾或氯化钾5–8公斤/亩,严禁追施高氮肥。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田间示范表明,规范实施“三喷一补”(三次叶面肥+一次钾肥)技术,可使早衰发生率降低40%以上,亩增产籽棉15–25公斤(权威出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棉花防早衰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2024年)。

水分管理:花铃期至吐絮初期是棉花需水关键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应维持在65%–75%。干旱时及时小水沟灌或滴灌,忌大水漫灌;遇连续降雨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超过24小时,避免根系缺氧腐烂。

病虫协同防控:重点监控黄萎病、红蜘蛛和斜纹夜蛾。发现黄萎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红蜘蛛初发期可选用联苯肼酯或乙螨唑喷雾,注意轮换用药;同时避免使用高毒广谱杀虫剂,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

农业农村部《棉花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将防早衰纳入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实现‘一喷多效’”(权威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年棉花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三、品种与轮作:源头减衰策略

选用抗早衰、根系发达的品种(如“中棉113”“鲁棉研37号”)可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同时,推行棉麦轮作或棉菜轮作,改善土壤结构,减少连作障碍。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显示,棉田轮作3年后,根系活力提高28%,早衰指数下降35%(资料来源:《轮作对棉花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新疆农垦科学院,2022年)。

四、结语

现在种棉花都追求 “省事、绿色、高产高效”,科学预防早衰不只是种植技术的升级,更是让棉花提质增效的关键办法。种棉花的朋友别再抱着 “前期管好就行,后期不用上心” 的老想法,得把防早衰的措施贯穿到棉花后期生长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稳定产量、保证品质,最后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