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必看!茄子黄萎病怎么辨、怎么防?播种到结果的防治方法一篇讲透

相信很多菜农都遇见过这些糟心事,茄子刚坐果,下部叶子突然开始发黄,半边叶卷得像小喇叭,早上看还能缓过来,到了下午又蔫了;没几天叶子全褐了,整株枯得连果都挂不住,这就是近几年保护地茄子最怕的 “黄萎病”,一旦染上,不仅茄子小、畸形多,严重时能绝收!所以大家要对茄子黄萎病有一个相关了解,然后再了解一下防治方法,以免影响后期茄子的收成!

一、快速认黄萎病,别和缺水搞混​

1.先看叶子:发病最早的是植株下部叶片,而且常是 “半边叶” 出问题,靠近叶柄的叶缘和叶脉间先发黄,叶缘还会轻轻向上卷,有时候整叶就半边有病、半边正常,看着特别 “歪”。要是没及时治,黄化会慢慢向上蔓延,最后全叶变褐枯死,风一吹就掉光。​

2.再看植株:早期病株早上或雨后能恢复挺立,一到中午就萎蔫,像没喝够水;但随着病情加重,不管早晚都蔫着,整株矮矮的、枝秆不舒展,结的果又小又畸形,长茄子还会弯弯曲曲。少数病株会留几枝健康的,但大部分都会全株枯死。​

3.切根茎看:这是区分黄萎病和其他病的 “绝招”,把病株根部或茎秆纵向切开,会看到里面的木质部维管束变成黄褐色或棕褐色,而健康茄子的维管束是白色的。只要切开来看到 “褐血管”,百分百是黄萎病!​

二、摸清发病规律,别踩这些 “坑”​

病菌藏得深、活的久:病菌会跟着病残体躲在土壤里,能活 6-8 年,就算地里空一年不种茄子,它也能等着下茬 “找上门”;连作茄子、用了没腐熟的有机肥,或者农具带了病土,都会把病菌传到新地。​

低温是 “帮凶”:病菌最喜欢 19-24℃的温度,尤其是茄子定植时温度低,根部伤口愈合慢,病菌就趁机钻进根里;保护地通风不好、湿度大,或者地势低洼积水,都会让病情来得更快、更重。​

坐果期是 “爆发高峰”:虽然定植后就可能发病,但最严重的是茄子坐果后,这时候植株需要的养分多,抵抗力容易下降,病菌也跟着 “发力”,短短几天就能让一片茄子染病。​

三、从播种到结果,4 个阶段防治不放松​​

1. 播种前:播前用 “30% 菌无菌乳油” 按 1:1000 的比例兑水,把茄子种子泡在里面 5-6 小时,捞出来晾干再播种。这样能杀死种子表面带的病菌,从源头减少发病可能。​

2. 移栽前:要是用普通育苗盘育苗,移栽前把苗放进 “50% 病害绝可湿粉 2500 倍液” 里浸一会儿;​要是用营养钵育苗,直接用上面的药液均匀喷在苗上,连叶带土喷透。这样能在苗上形成 “保护膜”,防止移栽时病菌侵入。​

3. 苗期:苗期一旦发现有叶子发黄、萎蔫,赶紧喷药,别等蔓延!选这三种药交替用:​50% 病害绝可湿粉 2000 倍液;​30% 菌无菌乳油 2000 倍液;​10% 杀菌优水剂 1500 倍液。​每隔 7 天喷一次,连喷 3 次,重点喷植株下部叶片和茎基部,让药液顺着茎流到根部,杀死藏在那里的病菌。​

4. 结果期:从发病初期到采果结束,得一直盯着,每隔 7 天喷一次药,选这几种:​5% 病害绝可湿粉 1500 倍液;​10% 杀菌优水剂 1000 倍液;​12% 绿菌灵油 1200 倍液。​

只要按这些方法做,茄子黄萎病肯定能控制住,让咱们的茄子棵壮、果多、品质好,卖个好价钱!但是要是在防治过程中拿不准,比如分不清是不是黄萎病,或者喷药后效果不好,及时找专业人员帮你出主意,别耽误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