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种植不用愁!啥时种、咋种高产?4 步教会,新手也适用
- 种植技术
- 13天前
- 19热度
种茄子总踩坑?要么出苗慢,要么结果少,其实关键是没找对 “时间” 和 “方法”。茄子喜温怕冻,只要按地域选对种植时间,再跟着 “选种 - 育苗 - 定植 - 管理” 的步骤走,不管南方北方,都能种出亩产超 5000 斤的黑亮茄子。这篇就把干货讲透,农户一看就会用!
一、茄子不是随便种,地域不同时间差很多
茄子最适生长温度是 25-30℃,低于 15℃就 “偷懒不长”,所以得按气候选 “种植窗口”。 南方地区(长江以南:湖南、江西、四川等),春茄在12 月 - 1 月在温室育苗,3 月中下旬定植,5-7 月采收;秋茄7 月中旬育苗,8 月下旬定植,10-12 月采收;秋茄要选耐高温的品种,比如 “秋丰茄”,不然高温天容易得病毒病。
北方地区(黄河以北:山东、河北、河南等)只种春茄!3 月上中旬在大棚育苗,4 月下旬 - 5 月上旬定植,6-8 月采收;别试秋茄,北方 9 月后气温骤降,茄子没长熟就被冻坏,产量低还涩口,白忙活一场。
华南地区(海南、云南等)全年能种,但分两茬更划算:9-10 月育苗,11 月定植,次年 2-4 月采收;3-4 月育苗,5 月定植,7-9 月采收;这里温度高,定植后 40 天就能采收,一年能收 3 茬,亩产能到 7000 斤。
二、再学方法:从育苗到摘果,4 步种出高产茄子
1.选种品种。济杂长茄:果长 30-35 厘米,皮黑亮,耐储存,适合山东、河北等地大面积种,亩产 6000 斤以上;粤茄 3 号:抗青枯病(南方多雨地区最怕这个病),单果重 200 克左右,适合广东、广西农户种。圆茄(口感绵密,适合炖菜):京茄 2 号:果形圆大,单果能长到半斤,耐寒性稍强,北京、天津农户种得最多;紫圆茄:家庭种植首选,皮薄肉嫩,炒着吃香,亩产 4500 斤左右。矮茄(早熟,小面积种):早熟黑宝:株高只有 60 厘米,不用搭架,阳台、小院都能种,定植后 40 天就结果,单果重 150 克,适合新手试种。
2.配育苗土,腐熟羊粪 3 份 + 园土 5 份 + 细沙 2 份,混合后过筛,然后进行消毒,每 100 斤土加 50 克多菌灵,拌匀后堆 3 天,杀死土里的病菌;催芽,用 55℃温水泡 15 分钟,再换 25℃温水泡 8 小时;把泡好的种子用湿纱布包好,放进 25-30℃的地方,每天用温水冲 1 次,3-5 天就出芽;播种 + 养苗。把育苗土装进育苗盘,盖 1 厘米厚细土,浇透温水,出苗前保持 25-30℃,出苗后降到 20-25℃,小苗长 2 片真叶时,拔掉弱苗,每个穴留 1 棵壮苗,定植前 7 天,每天打开塑料膜通风,最后 2 天全掀开,这样定植后不容易 “蔫苗”。
3.整地施肥。别种在去年种过茄子、番茄、辣椒的地,最好种过葱、蒜的地(葱蒜能杀菌),每亩撒腐熟有机肥 5000 斤 + 复合肥(氮磷钾 15-15-15)50 斤,深翻 30 厘米(像给土地 “松筋骨”),然后起垄(垄高 20 厘米、宽 60 厘米,垄间距 80 厘米,方便浇水施肥)。
4.定植时间。小苗长到 4-5 片真叶,外界气温稳定在 15℃以上时定植;定植前 1 天,给育苗盘浇透水,每垄栽 2 行,株距 40-50 厘米。定植后马上浇 “定根水”(用瓢浇在根部,别浇叶子),水要浇透,3 天后再浇 1 次 “缓苗水”,之后别浇水,等土壤表面干了再浇。
三、采收:别等老了!这样摘,能多结 2 茬
茄子长到 “果皮黑亮、手感稍软” 时摘(长茄 30 厘米、圆茄 10 厘米直径),别等果皮发暗、变硬(老了口感差,还影响后续结果)。用剪刀剪果柄(留 2 厘米长,别用手掰,会扯断枝条),晴天上午摘(果实饱满,耐运输),摘完第一茬,马上施 1 次高钾肥(每亩 20 斤),浇 1 次水,能促进第二茬结果,一般能收 3-4 茬。
四、新手避坑:3 个常犯的错,别踩!
育苗温度太低,低于 20℃种子不出芽,或小苗长得慢,记住催芽要 25-30℃,出苗后别低于 20℃;定植太密,每亩栽 3000 株以上,枝叶挡光、通风差,容易生病,按 “株距 40-50 厘米” 栽最合理;结果期不施肥,以为 “栽完就不用管”,结果茄子越结越小,记住 “摘 1 次施 1 次肥”,钾肥别少给。
其实茄子种植不难,只要时间选对、管理跟上,新手也能种出好茄子。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对蔬菜种植有补贴(比如育苗补贴、有机肥补贴),想种的农户可以去当地农业站问问政策。按这个方法种,秋天就能收获一筐筐黑亮、饱满的茄子,自己吃着放心,卖出去也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