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产蛋率下降怎么办?五大科学管理法,轻松突破60枚!

在传统养殖观念中,鹅被视为“季节性产蛋”的低效家禽,年产蛋量普遍仅30–40枚,远低于其生理潜力。然而,现代养殖实践证明:通过科学调控环境、营养与管理,蛋鹅年产蛋量完全可稳定在60–80枚,部分高产品系甚至突破100枚。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2023年数据显示,实施系统化管理的蛋鹅场,产蛋高峰期延长30天以上,年产蛋量提升40%–60%,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依据农业农村部《蛋鹅高效饲养技术规程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多年试验成果,系统解析提升鹅产蛋率的五大核心策略,帮助养殖户解决鹅产蛋率低的问题!

一、鹅为啥产蛋少?

很多养鹅户只知道 “喂饱就行”,却忽略了鹅产蛋的 3 个关键需求,难怪产蛋量上不去:​

温光不够:鹅是 “季节性产蛋” 动物,温度低于 15℃、光照少于 12 小时,就会 “偷懒不产蛋”,尤其春季倒春寒,一冻就停蛋;​

饲料不对:要么蛋白质不够(鹅下一个蛋需要 15 克蛋白质),要么缺钙缺维生素,蛋下得小,还容易软壳;​

环境太脏:鹅舍潮湿、粪便堆积,容易滋生病菌,鹅一生病,产蛋自然停。​

二、保温增光 “双管齐下”,把鹅的 “产蛋积极性” 拉满​

鹅产蛋最喜 “温暖长日照”,尤其是春季,做好温光管理,能让产蛋旺季延长 1-2 个月。​

温度稳在 20℃:鹅舍温度不能低于 18℃,也别超 25℃(超了会中暑),最适温度是 20℃左右。怎么实现?​

小鹅舍:用塑料膜密封四周缝隙,门口挂棉帘,晚上在舍内挂 250 瓦保温灯(每 10 平方米 1 盏),地面铺 5 厘米厚的干草(吸潮又保温);​

大鹅舍:用煤炉或热风炉供暖,注意装烟囱防煤气中毒,每天中午开窗通风 30 分钟(别让冷风直吹鹅)。​

光照 13-15 小时:鹅每天需要 13-15 小时光照才能持续产蛋,自然光照不够时,必须人工补光:​

补光时间:早上 5 点到 7 点、晚上 7 点到 10 点,用 LED 白光灯(10 平方米挂 1 盏 20 瓦的,高度 1.5 米),别用节能灯(光照不均匀);​

注意事项:光照强度要一致,别有的地方亮有的暗,不然暗区的鹅产蛋量会差 30%。​

三、饲料 “配得对”,蛋多还不软壳​

鹅下蛋靠 “营养撑着”,蛋白质、钙、维生素缺一样都不行,尤其是产蛋旺季,饲料得按 “产蛋配方” 来。​

蛋白质必须超 20%:鹅每下 1 个蛋,需要 15-20 克蛋白质,日粮里蛋白质不够,不仅产蛋少,蛋还小。怎么配?​玉米 50%+ 豆粕 25%+ 鱼粉 8%+ 麸皮 12%+ 贝壳粉 5%(豆粕和鱼粉是优质蛋白来源,别用劣质棉籽粕,会中毒);​

补 “微量元素”:很多养鹅户只关注蛋白质,却忽略了钙、磷、维生素,结果软壳蛋、畸形蛋一大堆。养殖户注意每天喂 20 克 / 只的贝壳粉或碎石灰石(钙不够会下软壳蛋),钙磷比例要 3:1(磷多了会影响钙吸收),然后,每周喂 1 次多维电解质(溶于饮水中),或喂切碎的胡萝卜(补维生素 A),缺维生素会导致鹅产蛋率降 20%。​

四、科学饲喂 “抓细节”,晚上喂料是 “关键秘诀”​

鹅 “饿不得也撑不得”,喂得时间不对、量不准,都会影响产蛋,尤其是 “晚上喂料” 这个小技巧,很多人都忽略了。​

定量饲喂:早上 7 点喂 1/3(精料 + 青料),中午 12 点喂 1/3(青料为主,加少量精料),晚上 9 点喂 1/3(全精料,别加青料,防夜尿多影响休息)。注意别喂太饱,鹅吃到 “八分饱” 就行,喂太饱会消化不良,反而产蛋少。​

多让鹅外放觅食:每天上午 9 点、下午 4 点,让鹅到田间、水塘觅食,能吃野草、小虫、小鱼虾,这些天然食物比饲料更有营养。觅食注意:别去打过农药的田地,也别让鹅在水塘泡超 2 小时(泡太久会着凉);​有数据显示,外放觅食的鹅,比圈养的多产 15% 的蛋,还能节省 30% 的饲料成本。​

五、卫生 + 配种 “双保障”,少生病、多受精​

环境脏、公鹅少,不仅会让鹅生病停蛋,还会降低蛋的受精率,想孵小鹅的话更要注意。​

鹅舍卫生 “3 天 1 清扫”:每天扫一次粪便,3 天换一次垫草,料槽每周用戊二醛溶液刷一次,还要在门口设消毒池,放 5% 的火碱水,每周换一次,外人别进鹅舍,进舍前要换鞋消毒。​

公母比例 1:6:公鹅太少,母鹅性刺激不足,产蛋率会降 10%-15%;公鹅太多,又会打架浪费饲料,最佳比例是 1:6。选公鹅要挑体型壮、叫声洪亮的,老弱公鹅要及时替换。安徽蚌埠的养鹅户,之前公母比 1:10,母鹅产蛋率 60%;调整到 1:6 后,产蛋率提到 80%,受精率也从 70% 涨到 90%。​

六、总结

鹅的产蛋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通过温光调控打破季节限制、精准营养提供产蛋动力、夜间饲喂提升摄入效率、卫生防控保障健康基础、公母配比激活生理机能,五位一体,方能实现“年产60枚+”的高产目标。建议养殖户建立“蛋鹅产蛋记录表”,记录每日产蛋数、饲料消耗、健康状况,用数据优化管理。科学养鹅,高产可期!

参考文献:

农业农村部.《蛋鹅高效饲养技术规程》(NY/T 3880-2023).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蛋鹅产蛋性能影响因素与调控技术》.《中国家禽》,2023, 45(9): 28–33.

侯水生等.《光照与温度对豁眼鹅产蛋性能的影响》.《中国家禽》,2022, 44(6): 45–50.

李慧等.《日粮蛋白水平对蛋鹅产蛋率及蛋品质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21, 33(8): 4321–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