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阴雨致玉米湿度过高?玉锋集团取消水分限制,24 小时敞开收!

“以前玉米水分超 30% 没人要,今年玉锋集团敞开收,卸完粮钱当场到账,再也不用愁玉米发霉了!” 在宁晋县玉锋实业集团第二园区玉米收购区,粮食购销经纪人张晓萌看着手机里到账的钱款,脸上满是笑意。此时,收购区里排队等候的大货车绵延数百米,自动扦样检测设备不停运转,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车玉米的重量、杂质和水分数据,其中不少玉米水分含量超过 30%,最高达 31.2%。​

一、急农所急:取消水分限制,解 “湿玉米” 燃眉之急​

今年 10 月,邢台及周边地区遭遇连阴雨天气,刚收割的玉米水分含量大幅超标。“往年玉米水分控制在 30% 以内才有人收,今年湿玉米根本找不到烘干场地,就算找到,烘干成本也得每斤加几分钱,算下来基本不赚钱。” 张晓萌道出了农户们的困境。那段时间,他每天在田间地头转悠,看着农户们堆积的湿玉米,心里急得团团转 —— 一旦玉米发霉、发芽,农户一季的辛苦就全白费了。​

就在农户们愁眉不展时,玉锋集团的一则消息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作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玉米深加工企业,玉锋集团往年收购玉米时,水分标准一直控制在 30% 以内。但今年玉米收储关键期遇上连续降雨,集团淀粉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永涛坦言:“我们调研发现,周边农户手里的湿玉米占比超过 60%,如果坚持原有标准拒收,大量玉米将面临霉变风险,农户损失会非常大。”​

“不能让农民白忙活!” 集团董事长王玉锋当即召集团队紧急研讨,最终决定推出惠农收购措施:全面取消玉米收购的水分限制和时间限制,24 小时全天候敞开收购。消息通过粮食收购微信群、员工朋友圈等渠道迅速扩散,覆盖 70 多家种植合作社、300 多位粮食购销经纪人、2500 余家运输个体户及周边农户。短短几天,玉锋集团的玉米收购量就从 10 月 9 日的常规水平,一路攀升至 10 月 15 日的 8000 多吨,售粮车辆从深夜到凌晨络绎不绝,售粮范围也从宁晋县扩展到邢台及周边多个地市。​

二、创新流程:湿玉米直入生产线,实现农企双赢​

取消水分限制后,大量湿玉米涌入企业,如何解决储存难题成了关键。“湿玉米存放超过 3 天就容易发霉,传统的先入库再轮换使用模式根本行不通。” 李永涛说,为了让湿玉米 “不落地、快加工”,集团迅速调整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本需要烘干的湿玉米直接送进全封闭生产线。​

在玉锋集团淀粉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湿玉米经过自动化设备净化、浸泡、破碎、分离等工序后,短短几个小时就转化为淀粉、蛋白粉、玉米浆等产品。“以前湿玉米要先烘干再加工,现在直接生产,不仅省去了烘干环节的成本,还加快了原料周转速度,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下,每天能消化 8000 多吨湿玉米。” 李永涛介绍,这种调整既解决了农户湿玉米销售难题,也为企业稳定了原料供应,实现了农民与企业的双赢。​

来自宁晋县河渠镇的种植户李建国,今年种了 20 亩玉米,受连阴雨影响,玉米水分高达 32%。“原本以为要亏不少,没想到玉锋集团照收不误,还按市场价给钱,20 亩玉米卖了近 3 万元,比预期多赚了 2000 多块。” 李建国说,现在周边农户都愿意把玉米卖给玉锋集团,不仅省心,还能及时拿到钱。​

三、龙头担当:深耕玉米深加工,守护农户 “粮袋子”​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玉锋集团多年来始终深耕玉米深加工领域,形成了从玉米收购、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此次取消玉米收购限制,并非一时之举,而是企业长期践行社会责任的缩影。​

“我们的原料来自农户,企业发展离不开农户的支持,在农户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是龙头企业应有的担当。” 王玉锋表示,未来集团还将继续优化收购服务,比如增加扦样检测设备、拓宽结算渠道等,让农户卖粮更便捷、更安心。同时,集团还将加大研发投入,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

如今,在玉锋集团的带动下,邢台及周边地区的湿玉米销售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户们的 “粮袋子” 有了保障,企业的生产线也保持着高效运转。这场跨越阴雨的 “助农收粮行动”,不仅温暖了农户的心,也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生动范例。

(文章信息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