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农业农村部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两年半救助9.5万人 发放9.8亿元

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各级检察机关共救助农村地区因案致困当事人9.5万人,发放司法救助金9.8亿元。为统筹发挥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协作优势,对农村地区困难当事人加强司法救助和社会帮扶,最高人民检察院、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农业农村部法规司相关负
最高检、农业农村部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两年半救助9.5万人 发放9.8亿元

提升“三农”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积极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领域?记者采访了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   深耕县域乡村市场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引导金融
提升“三农”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直播成”新农活”:当粮仓连上直播间,信任如何筑牢?

把手机往田埂上一放,镜头对着黄澄澄的稻穗,农民主播手里攥着稻穗,跟大家说这品种啥好处,这可不是拍乡村日常,而是现在最火的卖粮食现场。今年秋粮刚上市的时候,湖北随州办农民丰收节直播,一天就卖了 520 多万;四川邻水县的驻村书记包腾,在助农直播间里,光新米就卖了快 3 万斤。现在农民直播卖粮,不只是多了个新销路,都成了新时代的 “新农活” 了。可问题来了:屏幕里的粮食,咱能放心买不? 一、先让消费者
直播成”新农活”:当粮仓连上直播间,信任如何筑牢?

肥羔肉凭啥受欢迎?养它有门道!4大优势让你省料、快出栏!

现在去菜市场或超市转一圈就发现,肥羔肉越来越受欢迎了,不管是涮火锅还是烤羊肉,大伙儿都爱选它,因为它比成年羊肉嫩多了,膻味儿还小。随着大伙儿生活越来越好,对肥羔肉的需求一年比一年大,不少养羊的老乡已经靠它多赚了不少钱。今天就跟大家说清楚:啥是肥羔肉?养肥羔羊有啥好处?为啥它能成养羊圈的 “香饽饽”? 一、啥是肥羔肉?为啥大家爱买? 它能圈这么多粉,核心就俩优点:一是 “嫩”,肥羔肉的肉纤维细,不管
肥羔肉凭啥受欢迎?养它有门道!4大优势让你省料、快出栏!

2025年养猪怕亏?抓好降本增效、生物安全等6招,抗住行情波动!

咱们先回头看看 2018 年非洲猪瘟那阵儿,不少猪场因为防疫没做好,亏得一塌糊涂;可那些管理规范的猪场,却能平平稳稳扛过去。业内专家都说,2025 年养猪行业要进入 “精细竞争的第一年” 了,市场忽高忽低、疫病风险大、成本又高,这些难题凑到一块儿,养猪的老乡得升级经营法子,才能站稳脚。下面这六个核心办法,能帮你在新一年扛住风险、稳稳赚钱。 一、降成本提效率:靠精细管理赚利润 精准配饲料省本钱:先测
2025年养猪怕亏?抓好降本增效、生物安全等6招,抗住行情波动!

千种大山里的土特产亮相成都!线上线下联动,帮脱贫县拓销路~

9 月 4 号到 6 号这三天,成都宽窄巷子的夜市比平时热闹多了,云南的野生菌菇飘着香,陕西的苹果咬着脆甜,重庆的非遗香肠在铁板上滋滋冒油…… 这场满是烟火气的 “土特产大聚会”,其实是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一起办的 “2025 年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成渝地区推介周(成都专场)” 活动。三天里,全国 22 个省100 多个脱贫县,带来了上千种优质特色农产品,成都人在家门口就尝
千种大山里的土特产亮相成都!线上线下联动,帮脱贫县拓销路~

从田间到直播间!重庆乡村网红出圈:带火民宿、卖空柑橘,数字技术绘振兴图景

9 月 1 号,重庆广电梦界空间的副总经理刘昀,在第 3 期 “乡村网红” 市级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发表了讲话,揭开了重庆高素质农民数字培育的新篇章。这项由市农业农村委与重庆广电集团联合发起的工程,核心就是让 “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把网上的流量,变成帮乡村振兴的实实在在的力气。 一、先说实战培训:帮大家破解 “涨粉难、卖货难” 的难题 做农产品电商,很多人都愁 “涨粉慢、卖不动、不会运
从田间到直播间!重庆乡村网红出圈:带火民宿、卖空柑橘,数字技术绘振兴图景

中国农大团队找到小麦抗旱”关键密码”,北方旱区种麦有新希望!

最近,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院士团队传来了个大成果,他们第一次发现,一种叫 TaCEP15 的小分子蛋白质,能通过 “TabZIP9-TaCEP15-TaCEPRL-TaSnRK1α” 这套信号组合,控制小麦初生根的长度。更关键的是,把其中一个叫 TaCEPRL 的 “接收器” 去掉后,小麦扛干旱的能力明显变强了。这不仅摸清了小麦抗旱的分子小秘密,还为培育 “又耐旱、又不减产” 的小麦新品种找到了精准
中国农大团队找到小麦抗旱”关键密码”,北方旱区种麦有新希望!

西农团队搞出大突破:小麦有了”耐盐高产基因搭档”,盐碱地能变粮田了!

最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团队传来好消息:他们第一次弄明白,TaGW2 和 TaVOZ1 这对 “基因搭档”,能通过两种办法帮小麦扛盐,还不耽误高产。这不仅填补了小麦耐盐研究的理论空白,还为培育 “又耐盐又高产” 的小麦新品种找到了精准目标,给我国盐碱地开发帮了大忙,下面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一、盐碱地是小麦的 “克星”,老办法育种不管用 土壤变盐碱,就像土地 “生病” 了,全球大概有 1
西农团队搞出大突破:小麦有了”耐盐高产基因搭档”,盐碱地能变粮田了!

种植业动态:无人机飞防的“空中革命”

从噱头到刚需,一棵玉米的“打药”之旅 2025 年 9 月,黄河两岸的玉米正抽雄吐丝。过去需要 20 个农民、3 天才能打完的 500 亩农药,如今 1 名“90 后”姑娘、1 块电池、1 架植保无人机,80 分钟搞定。这不是科幻,而是中国种植业的新常态:无人机飞防正以年均 24% 的速度下沉,重塑“耕、种、管、收”全链条。 一、分述:无人机飞防的三段式跃迁 阶段 时间 关键词 代表事件 1.0
种植业动态:无人机飞防的“空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