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种植全攻略:从选种到采收,新手也能种出鲜嫩茼蒿
- 种植技术
- 8天前
- 18热度
茼蒿作为餐桌上常见的 “百搭蔬菜”,不管是涮火锅、清炒还是凉拌,都自带独特清香,而且生长周期短、管理简单,阳台盆栽或田间种植都很合适。想要种出叶片肥厚、口感脆嫩的茼蒿,掌握这几个技术要点就行!
一、注意品种选择,根据需求挑 “好苗”
茼蒿主要分三大类,选对品种能少走很多弯路。小叶茼蒿叶子细碎、分枝多,香味特别浓,适合凉拌或做汤。缺点是产量稍低,但耐寒性强,北方春播、南方秋冬播都能种,家庭小菜园优先选它;大叶茼蒿叶片宽大、茎秆粗壮,炒着吃软嫩入味,产量比小叶茼蒿高 30% 左右。不过耐寒性稍弱,更适合南方温暖地区,或北方大棚种植;光杆茼蒿茎秆光滑少绒毛,纤维少、口感脆,适合涮煮。它耐旱耐涝性强,生长期短,赶茬种植选这个品种准没错。注意买种子时优先选近两年的新种,老旧种子发芽率会大幅下降,包装上标注 “耐抽薹” 的品种更好。
二、找准种植时间,避开高温是关键
茼蒿是 “喜凉怕热” 的蔬菜,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 15-20℃,超过 25℃容易徒长,低于 10℃生长变慢,所以种植时间要 “顺季来”。北方 3-4 月、南方 2-3 月,直播到地里,不用怕倒春寒,茼蒿能耐受短期 0℃低温;全国大部分地区 8-9 月种植,此时温度刚好,播种后 25-30 天就能采收,是一年中茼蒿品质最好的季节;南方 10-11 月可露地种植,北方需在 10 月前种进大棚,或 11 月后用花盆种在室内,控制温度在 10℃以上即可生长。注意夏季高温时别硬种,除非用遮阳网降温,否则容易出苔、口感发老。
三、土壤准备,疏松肥沃是 “基础”
茼蒿根系浅,怕积水、喜肥沃,不管地栽还是盆栽,土壤得这么配。选向阳、排水好的地块,提前 10 天翻土,每亩撒 3000 公斤腐熟的农家肥,再掺 50 公斤复合肥,翻匀后耙平,做成 1.2 米宽的畦。盆栽的话用园土 + 腐叶土 + 珍珠岩按 2:2:1 的比例混合,每盆加一把腐熟的豆饼肥当底肥,避免用黏重的黄泥土,容易烂根。
四、两种播种方法,新手推荐 “直播”
直播步骤:
① 浸种催芽:播种前把种子泡在 25℃的温水里 4 小时,捞出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 20℃的环境里催芽,每天冲一次水,2-3 天露白就能种(不催芽也能种,但发芽慢 3-5 天)。
② 播种:在畦面上开浅沟,沟距 15 厘米,沟深 1-2 厘米,把种子均匀撒在沟里,每亩用种量 1.5-2 公斤(盆栽每盆撒 10-15 粒),然后覆一层 0.5 厘米厚的细土,轻轻压实。
③ 浇水:播种后用喷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别用大水冲,容易把种子冲跑。
育苗移栽:
如果想提前上市,可先在育苗盘里育苗,待幼苗长到 2 片真叶时移栽,株距 10 厘米、行距 15 厘米,移栽后浇透定根水,缓苗 3 天就能正常生长。
五、抓好 “水、肥、草”,茼蒿长得快
茼蒿生长期短,管理核心就是 “别缺水、别缺肥、别长草”。播种后到出苗前,保持土壤表面湿润,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出苗后到定苗前,适当控水,避免徒长,土壤表面干了再浇水;定苗后,生长速度加快,每周浇一次透水,浇水时间选早上或傍晚,别在中午高温时浇。
茼蒿喜氮,但不能只施氮肥,否则叶片薄、香味淡。定苗后浇一次稀释的腐熟粪水或每亩追施 10 公斤尿素;采收前 10 天,再追一次肥,用氮磷钾复合肥(15-15-15),每亩 15 公斤,让叶片更肥厚。盆栽施肥:每次用稀释的花多多 10 号,1:1000 兑水浇,别直接撒颗粒肥,容易烧根。
茼蒿长到 10 厘米高时,结合除草浅锄一次,松土深度 1-2 厘米,别碰伤根系。如果是盆栽,发现杂草直接用手拔,避免和茼蒿抢养分。
六、病虫害防治,提前预防
茼蒿抗病性强,病虫害少,主要注意这 2 种:
霜霉病: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背面长白霉,多在高湿环境下发生。预防:保持通风,避免连作;发病初期喷百菌清溶液,7 天一次,连喷 2 次。
蚜虫:叶子背面爬满小黑虫,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防治:用黄板诱杀,或喷稀释的吡虫啉(1:2000),采收前 7 天停止用药。
茼蒿种植 “3 个关键点”,就是温度别超 25℃,高温易出苔;土壤要疏松,浇水别积水;采收别太晚,株高 30 厘米内摘最嫩。其实茼蒿是 “懒人蔬菜”,只要掌握这些要点,不管是田间种还是阳台盆栽,都能轻松收获鲜嫩的茼蒿,赶紧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