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购仔猪总生病?做好这 5 步,存活率超 95%,长得还快
- 养殖技术
- 9天前
- 15热度
不少养殖户都有过这样的糟心经历,从外地买回来的仔猪,刚拉到家就蔫头耷脑,要么不吃不喝、拉肚子,要么发烧咳嗽,甚至没几天就死了 ,明明花了高价选苗,最后却赔了本。其实,外购仔猪难养,根源在 “应激反应” 和 “疾病隐患” 没控制好。只要抓住 “买前准备、运输护苗、到场过渡、疾病防控、后期稳长”5 个关键环节,就能让仔猪平稳适应新环境,存活率提上来。
一、选对苗、备好场,少走弯路
外购仔猪的问题,别只看价格,要挑 “健康仔猪”。健康的仔猪眼睛亮、耳朵竖,听到声音会抬头,扎堆时不被挤在角落;如果仔猪耷拉耳朵、眯着眼,或者趴在地上不动,大概率有问题,再便宜也别买。看身体,皮肤要光滑,没有红点、脱皮或伤口,肚子不鼓胀,走路稳。看猪场,优先选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正规猪场,还要看仔猪的 “母源抗体检测报告”,抗体合格的仔猪,抵抗力更强。
提前 “消毒留空”,给仔猪腾好 “安全屋”。仔猪到场前 7 天,把猪舍彻底清理干净,然后用 “20% 石灰水” 刷墙壁,再用 “过氧乙酸溶液”喷地面、食槽和栏杆,密闭 24 小时后通风;单独留出 1 间猪舍当隔离栏,别直接和自家老猪混养;仔猪怕冷,尤其是 15-20 斤的小猪,隔离栏里要提前备好保温灯,地面铺 3-5 厘米厚的干稻草。
二、运输途中别让仔猪 “遭罪”,减少应激
运输是外购仔猪应激最严重的环节,温度、密度、时间没把控好,仔猪到家就容易生病。首先控温度。夏季气温超 30℃,运输车上装遮阳网,每隔 2 小时喷 1 次清水,车厢两侧留通风口;冬季气温低于 10℃,用塑料布把车厢围起来,车厢里铺干草,再放 2-3 个热水袋。控密度。15-20 斤的仔猪,每头至少留 0.3㎡空间,比如 1 米长的车厢,一侧最多放 3 头,按 “大小分开装”:把体型差不多的仔猪放一起,避免大猪欺负小猪。控吃喝。装猪前 2 小时,让仔猪喝足 “电解多维水”,别喂太多料,运输时间超过 6 小时,途中给仔猪喂 1 次水,但别喂料。
三、7 天适应期,别让仔猪 “水土不服”
仔猪刚到家,别马上喂料、换环境,要给 7 天 “适应期”。先 “歇口气”,运输车辆到猪场后,别马上打开车门,让仔猪在车里待 10 分钟,然后轻轻把仔猪抱到隔离栏,隔离栏里提前备好温水,加少量电解多维,让仔猪自由喝水。到场后 3 小时,再喂料:先喂 “原场料”,按 “少量多次” 喂;第 2-7 天,慢慢换料:每天加 10% 的 “新料”,替换原场料,7 天后完全换成新料。
注意勤观察,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看 1 次仔猪,看有没有不吃食、拉肚子、咳嗽的;看粪便,正常粪便呈褐色、成形,稀便、血便就是有问题;发现精神差的仔猪,单独放到小栏里,喂点 “葡萄糖水”,再观察 1 天,还没好转就及时用药。
四、重点防 3 种病,成活率超 95%
防腹泻:从到场第 2 天开始,在饲料里加 “益生菌”,连喂 7 天;每天清理隔离栏里的湿稻草,补铺干稻草;万一出现腹泻,马上停喂 1 次料,只给温水加 “蒙脱石散”,第 2 天再喂料。
防病毒:到场后 7 天,如果仔猪健康,就补打 “猪瘟疫苗”;补疫苗后 3 天,观察仔猪有没有发烧、不吃食的,少数仔猪会有疫苗反应,多喝水就能缓解。
防交叉感染:7 天隔离期内,别让新仔猪和自家老猪接触;每天用 “戊二醛溶液”喷 1 次隔离栏周围,进出隔离栏要换鞋、消毒。
五、做好 2 件事,仔猪长得快
喂对料,分阶段给料,保证营养。30 斤以下的仔猪:喂 “仔猪保育料”,粗蛋白含量 18%-20%,比如玉米 + 豆粕 + 鱼粉按 5:3:2 配;30 斤以上的仔猪:喂 “仔猪育肥料”,粗蛋白含量 16%-18%,每天喂 3 次,每次让仔猪吃 8 分饱。
调密度,别太挤,不然影响长势。30 斤以下的仔猪,每头留 1.2㎡空间,30 斤以上的仔猪,每头留 1.5㎡空间,发现有打架、抢食的仔猪,及时分开。
外购仔猪难养,关键在 “细节”在于买前选好苗、运输护好苗、到场慢过渡、后期稳管理,只要把这些步骤做细,就能让仔猪少生病、长得快,轻松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