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农博会公主岭展区亮眼!机器人+鱼稻共生+太空育种,玩转智慧农业

8 月 15 日到 24 日,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在长春农博园举行,场面很热闹。公主岭是 “中国玉米之乡”,它的展区以 “科技赋能农业,创新引领未来” 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十多项很厉害的 “农业黑科技”。这些技术包括智能装备、数字农业、生物育种等方面,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和企业代表停下来看,大家都很惊讶。

一、无人农场,让土地 “会呼吸” 的智慧大脑

在农博园 1 号馆的智慧农业展区,有一台长得像变形金刚的无人驾驶免耕播种机,它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台设备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的,它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和厘米级定位模块,能自动完成播种、施肥、秸秆还田等工作。操作人员只要在平板电脑上设定好参数,机器就会按照提前定好的路线准确作业,播种的误差不超过 2 厘米。

二、稻渔共生,黑土地上的生态奇迹

在室外展区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有一片稻田里满是水,波光粼粼的。稻田里,水稻和河蟹一起生长,互相受益,场面很奇妙。吉林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研发了 “双边沟 + 分箱式插秧” 的模式,他们调整了水稻的行距和田间结构,给河蟹造出了专门的居住地方。“这样的设计让稻田的通风和透光效果提高了 30%,河蟹会吃掉害虫,同时河蟹的排泄物又能给水稻当天然肥料。” 小院负责人王秋举说。这项技术还成功培育出能在北方寒冷地区生长的小龙虾苗,补上了东北地区在这个养殖领域的空白。

三、生物育种,从太空到餐桌的科技进步

在现代种业展区,吉林农高长芯公司的激光育种舱引起了大家的讨论。这台设备看起来像太空舱,它用高能激光束照射种子,能在短时间内让种子的基因发生变化,从而培育出能抵抗疾病和恶劣环境的新品种。“传统育种需要 8 到 10 年,我们的技术把时间缩短到了 3 到 5 年。” 技术人员展示了经过激光处理的玉米种子,这种种子的抗旱能力比普通品种提高了 40%,每亩产量能超过 1200 公斤。

四、循环经济,变废为宝的农业魔法

 

在玉米全产业链展区,一系列新的产品让人看不过来:用玉米秸秆做的可降解餐盒、用玉米芯提炼的木糖醇、用玉米皮编的时尚手袋…… 最吸引眼球的是吉林云天化种业推出的 “天育 108” 玉米品种,它已经推广种了超过 3000 万亩。这种玉米 “不挑土地、粮食质量好”,能帮农民多赚钱。

“这些黑科技不是实验室里摆着看的,而是正在田地里创造价值的生产力。”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公主岭展区集中展示了 “科技小院 + 企业 + 农户” 的新模式,比如稻渔科技小院带动 1100 亩稻田增产增收,灵芝科技小院通过 “菌棒认购 + 回收加工” 的方式,帮助农户每年平均多赚 3 万元。当科技和土地结合,丰收就不再是靠天吃饭的愿望,而是智慧和创新带来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