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器人走上田间地头:从冬枣采摘到智能育种,科技破解 “谁来种地” 难题!

陕西大荔的冬枣园里,一台身形灵活的机器人正穿梭在果树间。它的机械臂精准避开枝叶,轻轻摘下成熟的冬枣,放进旁边的筐里,动作流畅得像熟练的果农一样。这是全国首台冬枣采摘机器人 “篮侠” 的作业场景,也是现在农业机器人走进田里的真实样子。现在,从四足巡检机器人到智能育种机器人,越来越多 “科技新农人” 站上农业赛道,想靠智能装备解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农业机器人的 “朋友圈” 正在快速
农业机器人走上田间地头:从冬枣采摘到智能育种,科技破解 “谁来种地” 难题!

亩产 707.9 公斤!福鼎沿海盐碱地种出高产稻,这项技术破解 “种粮难题”

8 月 20 日的福建福鼎,在硖门乡斗门村的百亩示范基地里,几位农业专家正俯身拨开稻丛,仔细查看水稻的分蘖情况。当天,一场耐盐碱水稻品种栽培集成技术示范评议活动在这里举行,而现场实测的一组数据,让在场农户振奋不已,这片曾是海水养殖场的盐碱地,如今种出的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达到 707.9 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超 46%!​ 福鼎市地处闽东沿海,靠山面海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耕地资源本就紧张,更棘手的
亩产 707.9 公斤!福鼎沿海盐碱地种出高产稻,这项技术破解 “种粮难题”

影石创新携全景无人机入局,智慧农业再添 “新利器”!

2025 年 8 月 15 日,“智能影像第一股” 影石创新的股价走出了一条 “火箭式” 曲线,当天大涨 20%,收盘价定在 224.42 元 / 股,总市值涨到 899.92 亿元,达到历史最高。这次股价变动的背后,不只是资本市场看好这家企业,还藏着智慧农业领域的新机会。前一天,影石创新刚发布了第一款全景无人机 “影翎 Antigravity A1”,正式说要进入无人机行业,和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大
影石创新携全景无人机入局,智慧农业再添 “新利器”!

长春农博会公主岭展区亮眼!机器人+鱼稻共生+太空育种,玩转智慧农业

8 月 15 日到 24 日,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在长春农博园举行,场面很热闹。公主岭是 “中国玉米之乡”,它的展区以 “科技赋能农业,创新引领未来” 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十多项很厉害的 “农业黑科技”。这些技术包括智能装备、数字农业、生物育种等方面,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和企业代表停下来看,大家都很惊讶。 一、无人农场,让土地 “会呼吸” 的智慧大脑 在农博园 1 号馆的智慧农业展区,有一台长得像变形金
长春农博会公主岭展区亮眼!机器人+鱼稻共生+太空育种,玩转智慧农业

华中农大新突破:秸秆做“全降解地膜”,给农业“白色污染”找解药

最近,华中农业大学李强教授团队研发的 “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 有了重大突破。他们成功把农业废弃物秸秆变成了能完全降解的环保地膜,给全球农业 “白色污染” 治理提供了 “中国方案”。这项技术很有颠覆性,它不光能高效利用秸秆资源,还因为成本低、性能好,开启了绿色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变废为宝:秸秆变身环保地膜 传统的聚乙烯(PE)地膜很难降解,回收成本也高。这就导致我国农田每年新增残膜超过 1
华中农大新突破:秸秆做“全降解地膜”,给农业“白色污染”找解药

邓州:无人机飞田间,手机轻点管庄稼,智慧农业让种粮变 “轻松活”

金秋九月,邓州市桑庄镇的千亩小麦示范田里,种粮大户周建伟没像往年那样扛着锄头在田间奔波,而是站在田埂上,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 ,远处的智能灌溉系统随即启动,水流顺着管道精准渗入土壤;不远处,一架植保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航线低空飞行,均匀喷洒着叶面肥,短短 20 分钟就完成了 50 亩地的管护作业。“以前种庄稼靠经验、看天气,现在靠数据、用设备,100 亩地比以前省了 5 个劳力,产量还提高了一成多
邓州:无人机飞田间,手机轻点管庄稼,智慧农业让种粮变 “轻松活”

“空中战队” 护稻穗!辽宁营口19万亩水稻用无人机防病虫害,亩增 200 斤

8 月的辽河平原,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晃。可是,一场突然来的强降雨让辽宁营口的水稻种植户皱起了眉头。连着下雨让稻田里的湿度一下子变高,二化螟、稻瘟病这些病虫害像幽灵一样悄悄扩散。这时候,一群 “空中卫士” 悄悄来了,给 19 万亩稻田筑起了科技防线。 一、“黄金窗口期” 的科技突围 “水刚退下去,稻穗刚长齐,这时候打药最关键!” 盖州市青石岭镇朱甸村的种植大户佟娟,看着自家 600 亩稻田,心里特别着
“空中战队” 护稻穗!辽宁营口19万亩水稻用无人机防病虫害,亩增 200 斤

华为用科技重塑农业:从数字土壤到全球粮仓的新跨越

在山东寿光的智慧温室里,番茄藤蔓每天能长 20 厘米。这些番茄靠 HarmonyOS 5 精准灌溉系统浇水,不仅能省 41.5% 的水,还能让每立方米水产出 15.3 公斤番茄,改变了传统种地的方式。这只是华为智慧农业布局里的一个小例子,从新疆的盐碱地到非洲的棉田,从奥地利的葡萄园到四川的柑橘园,华为正用科技重新定义土地的价值。​ 一、看天气施肥、看苗情浇水 比如在四川井研的柑橘园里,华为智慧农业
华为用科技重塑农业:从数字土壤到全球粮仓的新跨越

2025 年农业科技:从 “靠天吃饭” 到 “数据种地” 的绿色革命

过去一年,不管是搞农业科技的人,还是种地的农民,都过得很不容易。成本涨了、天气总出问题,还有好多拿不准的情况,这让很多人不得不赶紧想着 “少花钱、多收成”。虽然农业科技一直在更新,但过去一年的这些困难,还是阻碍其发展了,能发挥的作用也变弱了。2024 年的时候,我们曾预测这个领域已经准备好要变样了,可这一年的实际情况说明,要越过这些坎,得有能扛事的劲儿才行。 一、靠数据种地,更精准​ 在新疆昌吉的
2025 年农业科技:从 “靠天吃饭” 到 “数据种地” 的绿色革命

田间黑科技:白天 “晒太阳充电”,夜晚 “精准杀虫子”!

傍晚时分,河南周口的小麦田里,一排排银色 “小灯笼” 突然亮起 ,它们顶着头戴式光伏板,灯杆上的电网时不时闪过蓝色火花,伴随着 “滋滋” 声,飞蛾、夜蛾等害虫纷纷坠落。这些能 “白天充电、夜晚杀敌” 的农田灭虫设备,正在全国 20 多个省份推广。它们不用插电、不用人守,靠太阳能就能 24 小时 “待命”,既解决了传统打药 “费工、污染、伤天敌” 的难题,还能精准防控虫害,成了农民口中的 “灭虫神器
田间黑科技:白天 “晒太阳充电”,夜晚 “精准杀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