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种植!设施草莓移动架式栽培技术让 “空中草莓园” 成现实
- 行业资讯
- 8天前
- 14热度
在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智能温室里,一排排能移动的立体栽培架摆得很整齐。草莓植株挂在离地面 1.2 米的栽培槽里,红彤彤的果子垂在枝头上,游客不用弯腰就能轻松采摘。这种叫做 “移动架式栽培” 的新技术,用了无土基质、智能控制和潮汐灌溉系统,不但让温室利用率从 45% 升到 75%,草莓产量提高 58%,还让每亩地多赚了 2 万多元,成了现代农业科技帮乡村振兴的好例子。
一、从 “弯腰种地” 到 “站着管理”
传统草莓种植靠土壤,连种之后容易出问题、生病虫害,而且人工管理花的钱也多。移动架式栽培系统用三个核心创新解决了这些难题:
1.立体空间的改变:用 “G” 型能移动的钢架,草莓植株分层挂在空中。每亩地种的数量从传统的 8000 株增加到 20000 株。加上基质栽培技术,用椰糠、稻壳这些有机材料代替土壤,不但避免了土壤带来的病害,还让草莓成活率达到 98% 以上,产量提高 30%。
2.智能控制环境:温室里装了气象站、温湿度传感器和 AI 控制系统,能随时监测,还能自动调节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的多少。比如,用局部加温的办法,冬天棚里温度能稳定在 15-20℃,草莓能摘的时间从传统的 3 个月延长到 6 个月。
3.节水节肥的好技术:配上 “潮汐灌溉 + 肥水回收” 系统,浇水的时候营养液从栽培槽底部流进来,泡透根系后自动流回储液池,经过紫外线消毒后再用。这样水肥利用率超过 95%,比传统漫灌节水 80%。加上精准的配方施肥,每亩地化肥用量减少 40%,农药用量降低 30%。
二、从实验室到田里的 “甜蜜生意”
在江苏常熟、山东东营这些地方的示范项目里,移动架式栽培显出了明显的好处:
首先是经济收益翻了倍:常熟园区用草莓和西瓜一年轮着种的方式,每亩草莓产量 1300 公斤、能卖 5.2 万元,西瓜产量 3000 公斤、能卖 2.4 万元,一年总共能赚 7.6 万元,比传统种植多了 2 倍以上。新沂市某个园区 70 亩移动架式草莓一年产值超过 350 万元,每亩地多赚 2-3 万元。
然后是采摘体验变好了:游客站着就能采摘,不用弯腰累着。加上观光步道和休闲设施,采摘价格卖到 60 元 / 斤,比批发价高 50%。内蒙古某个智慧园区还推出 “5G + 草莓” 的模式,用 AR 导航和线上预约,一年接待游客超过 10 万人次。
还有生态方面的好处也很明显:基质栽培减少了对土壤的翻动,菌渣埋回田里让燕麦产量提高 65%,土壤里的病原菌减少 36%。欧盟的研究显示,这种技术能减少 80% 的灌溉用水和农药使用,碳排放降低 25%。
三、有政策支持的产业升级
农业农村部 2025 年最新政策明确说,要把设施农业当成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工程,对移动架式栽培这类先进技术给重点支持,最多能补助项目总投资的 30%。浙江大学科研团队还研究出,通过控制 TOR 蛋白的活性,能让草莓吸收氮的效率提高 15%,为培育节水抗旱的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接下来,我们计划在全国推广‘移动架式 + 智慧管理’的模式,加上光伏农业和循环经济,打造‘零碳草莓园’。” 中化现代农业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技术不但让农民‘站着就能赚钱’,还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生态链。”
从 “在土里找吃的” 到 “在空中种果子”,设施草莓移动架式栽培技术正在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跟着政策支持和技术更新,这种创新模式有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让 “莓” 好生活离大家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