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启动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摸清 “三农” 家底助力乡村振兴!
- 行业资讯
- 13天前
- 15热度
最近,江西省政府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全省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安排农业普查的工作。这次普查会关注新时代 “三农” 发展的新变化,用科技和制度创新,给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一、十年一次的 “三农” 全面检查
这次普查是 2016 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标准时间是 2026 年 12 月 31 日,涵盖了全省的农村住户、城镇里搞农业生产的住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等。普查的内容不光有传统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这些指标,还有新增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些能反映现代化进程的调查项目。
“这次普查就像给农业农村做‘全身 CT’,既要看到耕地面积、作物产量这些‘硬指标’,也要摸清新业态、新技术这些‘软实力’。” 省统计局负责人说。普查会全面反映江西在粮食安全、特色农业、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最新情况,给制定 “三农” 政策提供 “数字画像”。
二、用科技让普查更高效、更准确
和以前比,这次普查最大的优点是深入用了科技手段。全省会建一个 “空天地” 一体化的数据采集体系:用卫星遥感监测耕地变化,用无人机拍农田影像,用人工智能识别作物种类,实现普查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在抚州市临川区,国家统计局临川调查队已经提前练了无人机操作。工作人员操控设备飞过灯芯草种植基地,高清镜头实时传回作物生长的影像。他们用 “低空悬停拍摄 + 多光谱成像” 技术,能准确识别地块边界和作物特征。“过去人工量 100 亩地要 3 天,现在无人机 1 小时就能做完,还能发现人工肉眼看不到的病虫害迹象。” 参与训练的队员高聪说。
三、全流程保障,确保数据真实
为了保证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江西建了严格的制度保障体系。省级层面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明确了统计、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分工,形成 “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 的工作模式。经费方面,普查需要的钱由中央和地方一起承担,要求市县财政按时把钱拨到位,还要加强审计监督。
数据质量控制贯穿普查的全过程:用 “因素法 + 绩效评价” 来分配资金,把上年度的执行率作为重要依据;建立数据能追根的机制,对虚报、瞒报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全流程可溯源。“我们会把质量管控放进每个环节,确保数据有来源,数据有依据。”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四、共享数据,带动发展
这次普查不只是采集数据,还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会。江西计划做一张农业普查数据 “一张图”,整合土地、产业、人口等信息,给农业结构调整、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比如,通过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数据,能精准扶持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用乡村发展的数据,能优化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
“当普查数据变成发展的动力,就能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 省社科院农村经济专家指出,普查的成果会给江西建设农业强省、推进乡村振兴提供 “数字引擎”。现在,全省各地都在抓紧推进普查的准备工作。抚州市临川区已经完成了 2000 多亩耕地的无人机航拍训练,处理的影像数据超过 60GB;吉安市泰和县开始建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为清查摸底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