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种植 5 项关键技术,了解清楚能助丰产少病虫害!

7、8月份正是花生种植的关键时候,不少农户忙着准备种子、整理土地。但是有不少农民有疑问?花生怎么种植能少病,少虫害呢?怎样才能大丰收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根据各地种植经验,找出了 5 项关键技术。掌握这些要点,花生产量能提高 15% 以上,也能减少病虫害。

要选对花生种植品种,比如沙土地适合种小粒花生,像 “冀花 11 号”,耐旱、成熟早;黏土地就选大粒品种 “鲁花 25 号”,抗倒伏能力强。选种子时要挑颗粒饱满、没破损的,播种前晒 2 天种子,能提高发芽率,再用多菌灵拌种,可预防根腐病。河南驻马店种植户张建军今年试种 “豫花 37 号”,光籽率比老品种提高了快两成,他说:“选对种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种植花生期间要注意施肥,花生喜欢比较疏松的土壤,所以大家要深耕土地。深耕位置大约在 30 厘米以上,每亩地还要撒 2000 公斤腐熟的农家肥,再配上 50 公斤氮磷钾复合肥。要注意,钾肥得选硫酸钾型的,避免氯离子影响品质。起垄种植更方便排水、透气,垄高 15 厘米、宽 80 厘米,垄之间留 30 厘米,方便在田里操作。

播种的时机也要注意,地温稳定在 15℃以上时播种最合适,北方大多在 4 月下旬到 5 月上旬,南方 3 月下旬就能播种。播种深度约 5 厘米,每穴播 2 粒种子,株距保持 20 厘米。盖膜种植能提高温度、保持水分,苗长出来后要及时把膜弄破放苗,防止高温烧坏苗。山东潍坊农户李桂兰用黑色地膜,不光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渗漏,还能抑制杂草,她说:“省了不少除草的功夫。”

田间管理要分阶段来做。苗期要控制浇水、让苗长得壮,促进根系往地下生长;开花下针期需要的水分多,土壤干了就浇水,但是在注意别大水漫灌;结荚期保持土壤湿润,成熟前 15 天停止浇水。开花后每亩地追施 20 公斤钙肥,能减少空壳。中耕培土很关键,开花前把垄上的土往根部堆,帮助果针扎进土里结果。

种植花生还要注意防虫害,蚜虫用吡虫啉喷雾防治,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叶斑病是常见的病,刚发病时喷苯醚甲环唑,每隔 10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收获前 20 天停止用药,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安徽亳州农技员王磊提醒:“花生病虫害要早发现,叶子上出现小黄点就得留心,别等扩散了再治。”

掌握这五项技术,既能保证花生品质,又能提高抗风险能力。眼下各地正陆续到了播种期,农技部门已组织技术员下乡指导,农户可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灵活调整。种好花生不光能增加收入,还能为轮作倒茬打下好基础,让土地越种越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