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催快茼蒿的生长速度?
- 种植技术
- 12天前
- 28热度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在阳台、小院子里种茼蒿,想着能吃口新鲜的。可不少人发现,虽说茼蒿是 成熟比较快的叶菜,但要是没管好,要么长得慢,要么叶子又细又弱,想摘来吃都得等好久,特别影响心情。那到底怎么让茼蒿长得快一点?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选对品种:想长得快,先挑 “天生能长快” 的
茼蒿主要分两种:大叶的和小叶的。想让茼蒿长得快,优先选小叶茼蒿(也叫细叶茼蒿)。它不仅长得周期短,还抗冻,分枝也多,收完一茬还能再长,特别适合想早点吃到的人。
反观大叶茼蒿,虽然叶子厚、吃着口感好,但得等 30 到 40 天才能收,很难满足 “快速长熟” 的需求。
另外选种子也有讲究:尽量挑早熟、不容易生病的小叶品种,比如 “春香”“速生绿宝” 这些经过认可的好品种。而且一定要从正规地方买当年的新种子,别用放了好几年的陈种子 —— 陈种子发芽率低,长出来的小苗也弱,后续肯定长不快。
二、调好环境:温度和光照是 “催长神器”
茼蒿喜欢不冷不热的环境,最适合它长的温度是 15-22℃。这个温度就像春天不冷不热的时候,茼蒿的细胞长得快,光合作用也强,自然长得快。要是温度总低于 10℃,或者高于 28℃,它就会长得慢,甚至可能提前抽苔、叶子变老,不好吃了。
所以秋天和早春最适合种茼蒿。要是在阳台种,夏天阳光太晒就拉个遮阳网,冬天冷了就盖层薄膜保温,把温度稳住,茼蒿就能好好长。
还有光照也不能少:茼蒿不用太长时间的日照,但每天得有 4-6 小时的散射光(比如阳台上午的太阳),叶子才能长得大、叶绿素足。要是室内光照不够,就买个 LED 植物补光灯照着,也能帮它快速长茎叶。
三、播种有技巧:密度和深度决定 “起步速度”
很多人觉得 “播种子越多,长得越密”,其实错了 —— 种子播太密,小苗会抢阳光、抢营养,结果都长得又细又弱,反而慢。正确的做法是:
不管是条播(一行行播)还是撒播,出苗后要把密的小苗拔掉,保持每棵苗之间有 5-8 厘米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留 10-15 厘米;
种子埋的深度要控制在 0.5-1 厘米,埋太深不容易出苗,埋太浅容易晒干,都影响生长;
播种前可以用 30℃的温水泡种子 4-6 小时,能打破种子的 “休眠期”,让它发芽更整齐、出苗更快。
另外要注意:茼蒿的根是直的,经不起移栽 —— 一移栽就会有 “缓苗期”,得等好几天才能恢复生长。所以最好直接把种子播在花盆里,省掉移栽这一步,能多省 3-5 天的生长时间。
四、水肥管理:喂对 “饭和水”,长得才快
茼蒿长得快,对水和肥料的需求也集中,核心原则就俩:薄肥勤施、见干见湿。
先说说浇水:茼蒿叶子大,水分蒸发快,得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积水会烂根)。建议用喷壶浇水,或者用滴灌,别直接大水漫灌 —— 大水漫灌容易让土壤板结,根没法呼吸,自然长不快。尤其是出苗后到采收前 7 天,水一定要供稳,缺水会让叶子长得小。
再说说施肥:茼蒿主要吃叶子,所以要多给点氮肥(帮叶子生长),但也不能只给氮肥,磷和钾也得有。具体可以这么做:
翻土的时候,每平方米土拌 2-3 公斤腐熟的有机肥(比如羊粪、鸡粪),再加点复合肥(氮磷钾比例 15:15:15),大概 20 克就行,这是 “基肥”,给小苗打基础;
出苗后 10 天左右,结合浇水浇一次稀释的速效氮肥(比如尿素,浓度 0.3%,别太浓,会烧根);要是想种得更绿色,就用发酵好的淘米水,或者稀释的豆粕水代替,效果也不错。
五、结语
在家种茼蒿,图的就是新鲜、放心。不用觉得 “催快生长” 多复杂,选对品种、调好温光、播对种子、喂对水肥,这四步做好,茼蒿就能长得又快又鲜嫩。等长出绿油油的叶子,摘下来炒个菜,又香又健康,成就感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