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油麦菜赖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种植技术
- 4天前
- 15热度
不少大棚种植户都遇到过这样的烦恼:油麦菜种下去后,总不见长,叶子还又小又薄,颜色发浅,茎秆细弱站不稳,明明到了该采收的时间,却像 “没睡醒” 一样,这就是常说的油麦菜 “赖菜”。其实 “赖菜” 不是病,大多是养护时养分、温度、光照没跟上,只要找对原因调整,很快就能让油麦菜 “精神起来”。今天就把判断方法和解决技巧讲透,帮你种出鲜嫩的油麦菜。
一、油麦菜 “赖菜”,具体长啥样?
先看叶子,叶片小而薄,颜色偏黄或发浅,摸起来没质感,边缘还可能发卷,然后再看茎秆,茎细得像 “牙签”,支撑不住叶子,容易倒,拔起来看根系也比较稀疏,没有粗壮的须根。这种生长速度比正常油麦菜长得慢一半,定植后 20 天还没长出新叶,甚至出现 “停滞不长” 的情况。
二、哪些因素导致了油麦菜 “赖菜”?
1.养分不均衡:油麦菜长得快、叶片多,需要氮、磷、钾 “三兄弟” 一起发力,缺了任何一种,都容易 “赖”。
缺氮:氮是 “长叶神器”,缺氮的油麦菜没法长出饱满的叶片,所以叶子会发黄、变薄,植株长得矮。
缺磷:磷能帮根系长好,根长不好就吸收不了养分,自然长不壮,所以茎秆会细弱、根系少。
缺钾:钾能增强油麦菜的 “抵抗力”,缺钾不仅长不好,还容易招病虫害,所以叶子边缘会发枯、容易生病。
解决的办法是:定植前先给土壤做个简单检测,知道缺啥再补。如果养分整体不足,每亩撒 2000 斤发酵好的羊粪、鸡粪,再混 30 斤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翻土拌匀,让土壤 “吃饱”。定植后 15 天,油麦菜开始长新叶时,追一次肥:缺氮就浇稀释的尿素水,缺磷钾就用磷酸二氢钾喷叶子背面,这样吸收更快。每次施肥后浇点水,避免 “烧根”。
2.温度不适:油麦菜是 “喜凉蔬菜”,对温度特别敏感,大棚里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让它 “不爱长”。
温度太高会让油麦菜 “光往高长却长不粗”,茎秆一个劲往高长,却长得细,叶子反而小,还容易长老,口感变差。要是温度太低,生长直接 “停滞”,叶片发蔫,甚至出现冻伤斑点,根本不长新叶。
解决的办法是:油麦菜最爱的温度是白天 18-22℃,夜间 10-15℃,按这个标准调。如果夜间温度低,在大棚膜内侧加一层保温膜,或在棚内挂加热灯,保证夜间不低于 10℃;白天温度超过 25℃时,及时拉开大棚两侧的通风口,让空气流通,也可以在棚顶盖一层遮阳网,避免强光高温。
3.光照不足:油麦菜喜欢晒太阳,每天需要 6-8 小时光照才能好好 “晒太阳制造养分”,大棚里光照不够,就像人 “没晒太阳”,容易没力气。
缺光的话,油麦菜会这样:叶子光往长伸、颜色浅黄,茎秆细,还会往有光的方向倾斜,制造的养分少,自然长不壮;
常见的原因有:大棚膜长时间没清理,积了灰尘;或遇到连续阴雨天,自然光不足;也可能是大棚内种植太密,叶片互相遮挡。
解决的办法是:在大棚顶部或两侧装全光谱 LED 补光灯,灯离油麦菜顶部 30-40 厘米,每天早上 8 点到下午 4 点开,阴雨天全天开,保证每天光照够 6 小时;每周用软布擦一次大棚膜,把灰尘、露水擦掉,让自然光更多透进来,别让 “脏膜” 挡了光;如果种得太密,当油麦菜长到 3 片叶时,拔掉弱苗、病苗,保持株距 15 厘米、行距 20 厘米,让每棵油麦菜都有空间见光,不互相 “抢光”。
三、定植后做好 3 件事,省得后期补救
第一件:选壮苗。定植时别选弱小的苗,要选叶片翠绿、茎秆粗、根系白的壮苗,壮苗本身 “底子好”,不容易 “赖”;
第二件:浇定根水。定植后当天,浇一次定根水,可加少量生根剂,帮根系快速扎进土里,根扎稳了,后续吸收养分更有力;
第三件:定期通风。每天上午 10 点打开大棚通风口,通 1-2 小时,既能调节温度,又能让空气流通,减少病害,让油麦菜 “呼吸顺畅”。
总结:其实大棚油麦菜 “赖菜” 不可怕,关键是找准是养分不够、温度不对,还是光照不足。只要按上面的方法调整,给油麦菜创造 “吃饱、住暖、晒够” 的环境,用不了 10 天,就能看到油麦菜长出新叶,茎秆变粗,很快就能采收鲜嫩的叶片,产量和口感都能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