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总出弱苗、少苗?分清 2 个原因,这样管,苗壮分蘖多
- 种植技术
- 7天前
- 15热度
种小麦时,不少农户会遇到烦心事,地里的麦苗长得又瘦又小,要么稀稀拉拉缺苗,要么分蘖少得可怜。其实,小麦弱苗、少苗多半是 “土壤缺水” 或 “播得太晚” 导致的,只要分清原因,再针对性管理,就能让弱苗变壮苗,少苗变密苗,为后续高产打基础。
一、土壤干旱,缺水导致的
如果小麦田土壤底水不够,或者地块透风,就容易长出 “缺水弱苗”,特点特别明显。分蘖长出来慢,别人家的小麦都开始分杈了,自家的还只有一根主茎;叶子不是绿油油的,而是发灰发暗,看着没精神;中间刚长的新叶又短又小,要么长得特别慢,要么干脆 “停长”,像被 “饿瘦” 了一样。
二、小麦分蘖不是越多越好
小麦长到一定阶段会开始 “分杈”,也就是分蘖,但这些分蘖不是都能结穗,得搞清楚它的生长规律。小麦开始分蘖后,随着苗越长越大,分蘖数会慢慢变多,到拔节前后达到最多。之后,那些长得晚的分蘖,因为抢不到养分,会慢慢枯死,直到小麦抽穗,剩下的茎蘖数才会稳定下来。刚开始长出来的小分蘖,全靠主茎和大分蘖 “喂营养”,等它长出第一片绿叶,才能自己制造养分。要是田里麦苗种得太密,就算拔节时有的分蘖长了 3 片以上叶子,最后也未必能结穗, 这些结不了穗的分蘖,都是 “白长的无效分蘖”,还会浪费养分。
三、干旱弱苗补救,补肥 + 浇水
如果是土壤干旱导致的弱苗、少苗,尤其是之前基肥没施够的田块,得赶紧这么管。及时补肥,一般每亩撒 10 公斤尿素,或者 20-25 公斤碳铵,再配 5 公斤氯化钾,别只撒氮肥,缺钾的麦苗容易倒伏,也长不壮。浇水防旱,补肥后要及时浇水,但不能乱浇,最好用 “沟灌” 的法子:在麦田里开浅沟,水灌到沟深的三分之二就行,让水慢慢渗进土里,浇完后别让田里积着水不放,长时间积水会闷坏麦苗根系。
四、“晚播” 的弱苗,管理有重点
有些农户因为茬口赶不上,小麦播得太晚,导致冬天前生长的时间不够,麦苗长得弱、分蘖少,这种弱苗要这么管。核心是 “划锄 + 补肥补水”:先给麦田划锄,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让土壤透气,促进根系生长。等麦苗长到 3 片叶时,每亩撒 15 公斤碳铵,给苗 “提提劲”。如果土壤特别干、渗水又快,麦苗长到 3 片叶后,要赶紧浇水,别等苗 “渴死”,浇水后记得划锄,防止土壤板结。
不管是土壤干旱还是播种过晚导致的弱苗、少苗,关键是先 “找准原因”:缺水就补水补肥,播晚就划锄促生长。只要管理及时,弱苗能慢慢变壮,分蘖会越来越多,无效分蘖减少,等到抽穗时,每根茎蘖都能结出饱满的麦穗,丰收自然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