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字农业科技大会干货笔记:智慧农业、大数据、无人农场离你有多近?
- 农业科技
- 5天前
- 17热度
8月30日,济南雪野湖畔,第三届数字农业科技大会刚落幕。会上,院士、专家、政府、企业四方“同框”,把“高大上”的智慧农业拆成了人人能看懂的场景、数据和商机。本文用5个关键词,带你一次读懂大会精华。
关键词1:时间表
2024—2028年,国家将用3—5年建成首批智慧农业先行样板 。本次大会可看作“发令枪”: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率先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年内完成盐碱地无人农机作业验证。
关键词2:技术栈
赵春江、陈学庚、罗锡文三位院士把复杂技术翻译成三张“明白纸”:
• 智能感知:卫星+无人机+地面物联网,实时给农田“体检”;
• 农业大模型:把专家经验变成算法,手机拍照即可诊断病虫害;
• 无人农场:北斗导航+5G+云端控制,拖拉机自己跑、播种机自己调深浅 。
关键词3:落地场景
• 大田精准种植:山东冬小麦“变量施肥”示范,减肥10%、增产8%。
• 设施智能环控:寿光蔬菜大棚装上AI环控箱,1部手机管10个棚,一年节省人工30%。
• 畜禽数字牧场:滨州奶牛场给每头牛戴上“电子耳环”,自动记录反刍次数,疾病提前3天预警 。
关键词4:中小企业机会
大会现场展区,80%的展位被30人以下的小微公司“包圆”。他们做三件事:
① 把传感器成本打到百元级;
② 开发“傻瓜式”SaaS软件,让普通农户像发微信一样管农场;
③ 用“硬件免费+数据服务”模式帮合作社赊账升级 。一句话,技术门槛正在“断崖式”下降。
关键词5:下一步怎么干
政府端:农业农村部已发布《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财政补贴、标准统一、数据共享三大保障 。
科研端:黄淮海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将向企业开放测试平台,降低试错成本。
产业端:滨州示范基地发布“揭榜挂帅”清单——盐碱地改良无人化解决方案、蔬菜大棚智能补光系统、奶牛行为AI识别模型,榜额总计3000万元,向全球团队招标。
一句话总结
2025年不是智慧农业的“概念年”,而是“付费年”。当政府搭好台、院士拆好招、企业降好价,普通农户只需做一件事:拿起手机,连上云端,把老经验升级成“数字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