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蜂别马虎!做好4件事,蜂群安全越冬、来年旺
- 养殖技术
- 13天前
- 24热度
对养蜂的朋友来讲,秋天可不是能闲着的季节,这时候正是蜂群准备过冬的关键时候。要是秋天管得不好,蜜蜂可能熬不过冬天,明年春天繁殖也会受影响,直接关系到明年能采多少蜜。其实只要做好 “存饲料、减负担、培养新蜜蜂、防病害” 这四件事,就能帮蜂群攒够劲儿,给过冬和明年多产蜜打好基础。
一、先贮 “越冬粮”:蜜脾留够,蜜蜂冬天不挨饿
冬天蜜蜂没法外出采蜜,全靠秋季储备的蜂蜜过日子,所以 “贮备越冬饲料” 是秋季管理的头等大事。核心是 “选留优质蜜脾,按地区定数量”:
选蜜脾:要挑那些蜜蜂已经封盖的蜜脾,封盖蜜水分少、不易变质,能存到冬天;没封盖的蜜容易发酵,不适合长期储备。
定数量:根据地域调整,严寒地区冬天冷、越冬时间长,每框蜂要留 1.5~2 框蜜脾,保证蜜蜂有足够 “口粮”;南方转地饲养的蜂群,越冬环境相对温和,每框蜂留 1~1.5 框蜜脾就行。注意留好的蜜脾要妥善保存,别让巢虫啃咬,等天气转冷后及时放回蜂箱,让蜜蜂能随时取食。
二、再减 “负担”:取出空脾,蜂脾相称好护脾
秋季蜂蜜采收后,蜂群的群势会慢慢下降,蜜蜂数量减少,原本的巢脾就会出现 “空脾多、蜜蜂少” 的情况。空脾太多有两大危害:一是蜜蜂护不过来,巢内温度容易流失,不利于越冬;二是空脾容易滋生巢虫、霉菌,引发病害。
这时候要及时 “给蜂群减负”:把蜂箱里多余的空脾,尤其是没产过卵、没存蜜的轻轻抽出来,最终保持 “蜂脾相称”,简单说就是 “蜜蜂能均匀覆盖在巢脾上”,用手提起巢脾时,能看到蜜蜂布满脾面,既方便蜜蜂护脾保温,又能减少病害隐患。
三、抓秋繁:培育 “适龄越冬蜂”,关乎越冬成败
秋季最关键的任务之一,是培育足够多的 “适龄越冬蜂”,这些蜜蜂不是当年采蜜的工蜂,而是秋季出生、没参与过高强度采蜜的年轻工蜂,它们寿命长,能活 3~6 个月,能扛过漫长的冬天,还能在来年春天参与春繁。
“适时秋繁” 的核心是 “赶在气温下降前完成”:要根据当地气候,在第一次霜冻来临前 40~50 天开始秋繁,通过补喂少量糖水(糖水比例 1:1)、保证蜜脾充足,刺激蜂王多产卵,让幼虫能在温暖天气里顺利羽化成蜂。适龄越冬蜂数量越多,蜂群越冬的成功率越高,来年春繁也越有后劲。
四、防病害:提前 “打预防针”,躲敌害
秋季气温变化大、湿度高,容易爆发蜂病,如欧洲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加上胡蜂等敌害活跃,稍不注意就会让蜂群受损。防治要 “预防为主、敌害早防”:
防蜂病:在秋繁前,可通过 “饲喂蜂药” 提前预防,把适量蜂用抗生素,如土霉素,需按说明书用量混入糖水或花粉中,喂给蜂群,连续喂 3~5 天,增强蜜蜂抵抗力;同时要保持蜂箱内干燥,及时清理箱底的死蜂、蜡屑,减少病菌滋生。
防胡蜂:胡蜂是蜜蜂的 “天敌”,秋季胡蜂数量多、攻击性强,会直接捕食蜜蜂。可在蜂箱门口加装 “防胡蜂网”,网眼大小以蜜蜂能通过、胡蜂进不去为准,也可人工驱赶、消灭蜂箱附近的胡蜂巢穴,注意做好防护,避免被胡蜂蛰伤,保护蜜蜂安全。
秋天养蜂的关键,就是帮蜂群攒够过冬天的劲儿,不管是饲料够不够、蜂群状态好不好,还是会不会生病、有没有天敌,每一样都关系到蜂群能不能活下去。把上文中提到的四件事干扎实了,蜜蜂就能安安稳稳过冬天。等明年春天一到,它们就能赶紧繁殖新蜂、投入采蜜,给养蜂的朋友带来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