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要 “一喷多促”!防病虫、选对药、抓细节,高产有保障
- 种植技术
- 10小时前
- 5热度
眼下夏玉米正处在 “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吐丝期”,春玉米也到了 “抽雄吐丝至灌浆期”, 这两个时期可是玉米长产量的 “黄金期”,一旦出了病虫害,或者营养没跟上,产量就得打折扣。所以农户朋友们,赶紧做好 “一喷多促”,既防病虫,又促生长,玉米才能长得壮、结粒满。今天就把这事儿的关键步骤跟大家说透。
一、注意预防虫害和病害
虫害:别让虫子啃了叶、钻了穗。最常见的有这么几种,玉米螟会钻进玉米茎秆里啃,导致茎秆折断,穗子长不好;粘虫、甜菜夜蛾、棉铃虫专吃叶片,严重时能把叶子啃成 “光杆”,玉米没法光合作用;双斑萤叶甲影响玉米授粉;蚜虫、红蜘蛛趴在叶片背面吸汁液,叶子会发黄、干枯,还传播病毒。这些虫子一旦爆发,几天就能伤了玉米 “元气”,必须早防早治。
病害:别让病害毁了叶、烂了茎。大斑病、锈病,叶子上长黄斑、锈色小点点,慢慢扩大,叶子枯死;茎腐病,茎基部腐烂,玉米容易倒伏,后期穗子会 “吊干”;褐斑病,叶片、叶鞘上长褐色小斑,影响养分输送。病害要 “防大于治”,早喷药能避免扩散,减少损失。
二、杀菌、杀虫、促长 “一站式” 解决
“一喷多促” 的核心是把 “杀菌剂 + 杀虫杀螨剂 + 生长调节剂 + 叶面肥” 混在一起喷,一次解决多个问题。要是玉米有大斑病、锈病,或者担心茎腐病,用吡唑醚菌酯或者嘧菌酯,广谱杀菌,防多种叶部病害,还能让叶片更绿;戊唑醇、氟环唑和丙环唑,对付锈病、褐斑病效果好,还能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井冈霉素对茎腐病、纹枯病管用,安全性高。
杀虫杀螨剂,专治啃叶、钻茎的虫子。根据虫子种类选,重点防玉米螟、粘虫、红蜘蛛。氯虫苯甲酰胺杀玉米螟、棉铃虫特别有效,持效期长,对天敌安全;甲维盐对付粘虫、甜菜夜蛾效果好,还能杀红蜘蛛;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对多种鳞翅目害虫管用,不容易让虫子产生抗药性。同样可以选复配剂,比如甲维盐 + 茚虫威,一次杀多种虫。
生长调节剂 + 叶面肥。喷药时加这两类,能让玉米更壮,结粒更多。生长调节剂选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能促进玉米抽穗整齐,增强抗逆性;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是 “首选”,补磷补钾,让穗子大、粒饱满;也可以选氨基酸水溶肥、腐殖酸叶面肥,帮玉米快速补充营养,缓解后期脱肥。
三、药选对了,操作不当也没效果
千万别凭感觉加药!一定要按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来,加少了没效果,加多了会烧叶。配药时记得 “二次稀释”,先把杀菌剂、杀虫剂、调节剂、叶面肥分别用少量水化开,再倒进大药桶里混匀,这样药能溶解均匀,不会出现 “局部浓度高烧苗” 的情况,而且药效更稳定。配好的药要 “现混现用”,别放太久,不然药效会降低。
玉米中后期植株高大,人工喷药又累又喷不均匀,最好用植保无人机。飞之前要根据玉米长势调参数,比如玉米刚抽雄,植株不密,飞行高度可以设 1.5-2 米;要是叶片茂盛,就稍微升高一点,避免刮伤玉米;飞行速度别太快,一般每秒 2-3 米,保证药液能均匀喷到叶片正反面和茎秆上。
喷药时间建议选在无风的上午 10 点前,或者下午 4 点后,这时候温度不高,药液不容易挥发,玉米叶片也能更好地吸收;别在中午高温时喷,不仅人受罪,药液很快蒸发,还可能烧叶;大风天也别喷,药会被吹跑,喷不均匀,还可能飘到旁边的庄稼上。喷药后要是 12 小时内下了中到大雨,雨水会把叶片上的药液冲掉,等于白喷 ,这时候就得等雨停、叶片晾干后,及时补喷一次,补喷时剂量可以按原剂量的 80% 来,避免重复用药烧苗。
玉米中后期的 “一喷多促”,看似简单,实则是提质增产的 “关键一招”。防住了病虫害,补够了营养,玉米才能顺利抽穗、灌浆,最后穗大粒满。农户朋友们按上面的方法做,把细节抓到位,今年玉米肯定能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