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养殖猪赚钱吗?有什么风险需要警惕?

站在 2024 年中间往回看,生猪养殖行业还在周期底部苦苦支撑;想到 2025 年,养殖户心里既盼着产能减少后可能出现的机会,又担心藏在暗处的各种风险。很多人都在问:2025 年养猪还能赚钱吗?​

其实答案不是简单的 “能” 或 “不能”,关键看你能不能看清猪价周期、算好成本账、防住疫病,还有会不会跟着政策走,更要看自己能不能扛住风险。今天就结合行业趋势、过去的周期规律和一线养猪经验,跟大家聊聊 2025 年养猪到底能不能盈利,还有 5 个必须警惕的风险,帮大家理性做决定、稳稳经营。​

一、2025 年养猪能盈利吗?有希望,但不是人人都能赚​

1.产能少了,供需可能变好转,但别太乐观​

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能繁母猪的数量,就一直低于农业农村部说的 “4100 万头正常量”;到 2024 年三季度,已经连续 12 个月在减少产能。按照养猪的周期,2025 年二季度开始,市场上的猪可能会少一些,供应压力会减轻。如果到 2024 年底还在减少产能,2025 年全年猪价可能会 “上半年低、下半年高”,下半年说不定能有赚钱的机会。​

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有些大猪场会用 “二元回交”“三元留种”(简单说就是让本来不是种猪的猪当种猪)的办法偷偷维持产能,实际减少的产能可能没看起来那么多;二是如果 2024 年底猪价涨得太快,可能会有人赶紧补栏(多养猪),又把周期反转的时间拖后。所以 2025 年更可能是 “有人赚、有人不赚” 的 “结构性盈利”,那些能控制成本、管理精细的猪场会先赚到钱,而成本高的散户还是很难乐观。​

2.成本降不下来,赚钱空间被压缩​

虽然玉米、豆粕这些饲料原料的价格,比 2022 年的高点降了些,但受国际粮价波动、运输费上涨、环保投入增加的影响,2025 年自繁自养的完全成本(包括饲料、人工、防疫等所有费用),估计还会在 15-16 元 / 公斤。这意味着,猪价得稳定在 17 元 / 公斤以上,才能有合理的利润。如果全年猪价就在 16-17 元之间晃,那多数养殖户还是只能赚点小钱,甚至不赚不亏。​

总之,2025 年养猪想赚钱,得满足三个条件:能把成本控制好、能看准时机出栏、能避开风险。要是盲目觉得 “行情会好” 就扩大养殖,很可能又会掉进 “高价时进场、低价时赔钱” 的坑。​

二、今年养猪要防4个大风险,这些 “雷区” 别踩​

风险一:非洲猪瘟还在变异,防住病才能活下去​

非洲猪瘟虽然现在致死率没那么高了,但病毒一直在变,传播方式也越来越隐蔽(比如通过饲料、水、空气传播)。2024 年已经有不少地方报告了新的毒株,2025 年疫病风险还是很高。一场疫情下来,可能一年的利润都没了。​

怎么应对?​

升级防疫措施:猪场分区域管理,人员和物资进出要闭环(别随便接触外界),拉猪的车要彻底清洗、消毒、烘干;​

定期检查:经常检测猪场环境和猪群,早发现、早处理;​

和附近猪场联手:跟邻居猪场约定好一起防疫,别 “一家生病,全村遭殃”。​

风险二:猪价低迷期可能变长,手里要有足够的钱​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猪周期底部平均会持续 12-18 个月。如果 2024 年产能减得不够彻底,2025 年上半年可能还得忍受低价。长期赚不到钱,甚至赔钱,会严重考验养殖户的资金储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怎么应对?​

留够 “备用金”:手里要保持能维持 3-6 个月运营的钱,别借太多钱养猪(高杠杆);​

精准出栏:按批次养猪,别想着 “赌一把” 压栏等高价,该出栏就出栏。​

风险三:成本没控制好,悄悄浪费钱​

很多养殖户只盯着饲料价格,却没注意这些 “隐形浪费”:​

猪的品种不好,吃得多长得慢(料肉比超过 2.8,就是吃 2.8 公斤料才长 1 公斤肉,太浪费);​

经常生病,买药和死猪的损失变大。​

其实做好精细管理,能把每公斤成本降低 0.8-1.2 元,积少成多就是不少利润。​

怎么应对?​

选好品种:用繁殖能力强、长得快的母猪,比如丹系、法系母猪;​

算清成本:给每头猪算成本,哪里花钱多就优化哪里。​

风险四:环保和政策要求更严,不合规可能被关停​

现在国家要实现 “双碳” 目标(减少碳排放),2025 年对猪粪尿的处理要求会更严。如果中小猪场没装处理设施,可能会被要求关停或限制养殖。同时,对动物福利(比如猪的生活环境)、减少抗生素使用的政策,也可能会落地更快。​

怎么应对?​

提前装处理设施:建异位发酵床、沼气池等,处理猪粪尿;​

合作消纳:跟附近的农田、果园合作,把猪粪当肥料,就地消耗;​

关注政策:多跟当地畜牧部门沟通,知道最新的合规要求,别等被查了才着急。​

三、2025 年养猪怎么布局?

面对 2025 年的不确定性,能赚钱的养殖户,靠的不是 “赌对行情”,而是 “有真本事”。​

把成本降下来:能把完全成本控制在 14.5 元 / 公斤以内,就是穿越周期的 “护城河”,不管行情怎样都能扛住;​

规模别太大:家庭农场年出栏 1000-3000 头猪,既有灵活性,又能抗风险,比散户和超大猪场更稳;​

重点做预防:把 80% 的精力放在防疫、环境管理上,别等猪生病了才治疗,治病又花钱又费猪;​

用数字化工具:装智能耳标(监测猪的健康)、智能环控、成本管理软件,提高效率、减少失误。​

四、结语​

2025 年养猪能不能赚钱?答案不在市场,而在你自己。养猪行业早就不是 “随便养就能赚钱” 的时代了,现在拼的是 “精细管理”。真正的养猪智慧,不是预测什么时候会涨猪价,而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建好防疫设施、留够备用金、练会成本控制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