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土鸡想要更紧实、更补硒!学会这套养殖技术,鸡肉卖价高 3 成
- 养殖技术
- 9天前
- 13热度
散养土鸡的优势在 “鲜” 和 “嫩”,但不少养殖户常遇到难题,鸡的肌肉松垮没嚼劲,硒含量不达标,明明是散养却卖不上好价。其实,只要抓住 “肌肉强化” 和 “富硒补充” 两个核心,就能让土鸡既 “有嚼头” 又 “有营养”,亩均收益还能提 20%-30%。下面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一、3 招让土鸡 “练出紧实肌”
散养土鸡的肌肉靠 “合理运动 + 科学喂料” 养出来,不是越跑越多越好,关键在 “控量 + 控质”。给足 “运动空间”,每亩散养场地只养 50-80 只鸡,保证每只鸡有 8-10㎡活动范围,避免太挤抢食、没法运动;在场地里拉 1.2 米高的尼龙网,隔成 3-4 个小区域,每周换区一次,再放些木架,高 30-50cm、矮墙高 60cm,让鸡跳上跳下、绕着网跑,锻炼腿部和胸部肌肉,腿肌更结实,胸肌不松散。每天早上 9 点、下午 4 点各放鸡活动 2 小时,避免正午高温或雨天让鸡乱跑,防止过度消耗体力掉膘。
肌肉生长需要蛋白质和矿物质,喂料要 “前期长骨架、后期练肌肉”。雏鸡期喂 “高蛋白开口料”,每天喂 4 次,每次让鸡吃 8 分饱,打好肌肉生长基础;青年期换成 “中蛋白运动料”,每天喂 3 次,且把料槽和水盆分别放在场地两端,让鸡吃料时多走路;育肥期重点加 “肌肉强化料”,在基础饲料里掺 5% 的蝇蛆干、2% 的磷酸氢钙,每天喂 2 次,晚上那顿多喂点,但别喂太饱,避免脂肪堆积盖住肌肉。
土鸡肌肉长到紧实需要 120-150 天。不到 120 天出栏肌肉没长够,口感松;超过 150 天鸡开始掉肌肉、长脂肪,反而变柴。建议散养土鸡养到 130-140 天出栏,此时腿肌、胸肌的 “纤维密度” 最高,炖着不柴、炒着喷香。
二、2 种补硒方法,安全又高效
饲料补硒:用 “酵母硒”,别用无机硒,比如亚硒酸钠,吸收率低还易中毒。分阶段加量,青年期每 1000 斤饲料加 10g 酵母硒,让鸡慢慢适应;育肥期,每 1000 斤饲料加 15g 酵母硒,此时鸡肌肉发育快,硒能跟着沉积到肌肉里;混合要匀,先把酵母硒和少量玉米粉拌匀,再倒进大堆饲料里搅 3 遍,避免硒分布不均。
饮水补硒:夏天鸡吃料少、喝水多,可在饮水中加 “硒蛋白溶液”,每 100 斤水加 50ml 硒蛋白溶液,每天早上 8 点、下午 2 点各换一次水;饮水补硒要和饲料补硒错开,别同时补,防止硒过量。补硒 20 天后,找当地农检站测 1-2 只鸡的肌肉硒含量,确保达到 0.15-0.5mg/kg(符合国家《富硒农产品》标准),不够就适当加量(每 1000 斤饲料多补 2-3g 酵母硒),太多就减量,避免浪费或中毒。
三、2 个细节别忽视,不然白忙
场地 “选对 + 消毒”,鸡健康才能长肌肉。挑地势高、通风好的山坡或林地,场地里种点三叶草、紫花苜蓿,鸡能啄食,补充维生素,让肌肉更有弹性;每 2 周用 “聚维酮碘溶液”(1:1000 稀释)喷场地和鸡棚,避免鸡得肠炎、呼吸道病,生病的鸡吃不下料,肌肉会掉膘。
防 “天敌 + 应激”,别让鸡受惊吓。在场地周围拉 1.8 米高的铁丝网,上空挂彩色反光条,晚上鸡回棚后锁好门;另外要注意别突然换饲料、换场地,出栏前 3 天别追着鸡跑,鸡受惊吓会分泌激素,导致肌肉变紧硬,口感变差。
散养土鸡要卖高价,“口感” 和 “营养” 缺一不可。肌肉强化靠 “合理运动 + 精准喂料”,富硒靠 “有机硒 + 分阶段补”,把这两点做细,你的土鸡就能在市场上 “脱颖而出”,既受消费者喜欢,又能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