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苗枯、薯烂、被虫咬?三大害认病诀窍+防治妙招,一篇教会!
- 种植技术
- 1天前
- 16热度
种马铃薯的老乡们,是不是年年都怕遇到这些糟心事,刚出苗就长得蔫蔫的,叶子卷成一团;好不容易长到开花,植株突然从下往上萎蔫枯死;挖出来的薯块要么烂成圈,要么被虫子啃得坑坑洼洼,这就是马铃薯的三大 “要命问题”:环腐病、病毒病和虫害!这三样一闹,轻则减产两三成,重则薯块没法卖,白忙活大半年。今天就把这三大害的 “认病诀窍” 和 “防治妙招” 全说透,让咱的马铃薯苗壮、薯大,秋天能收满仓!
一、环腐病,苗蔫还死棵
1.先认症状:
苗期发病:小苗长得慢,叶子皱巴巴的,有的还卷成筒状,颜色发黄,严重时整棵苗直接枯死,地里出现 “缺苗断垄” 的情况。
开花期发病:植株会从底部往上慢慢萎蔫,叶子先发黄再干枯,但茎秆还是绿的,看着像 “缺水”,其实是根部和薯块烂了;挖开地下的薯块,切开后能看到一圈乳黄色或褐色的腐烂层,像给薯块 “戴了个烂圈”,闻着还有点酸臭味。
这病主要是 “种薯带毒”,去年的病薯留种,或者切块时刀具带了病菌,一播种就传给新苗,天热潮湿时发病更重。
2.再学防治:
对付环腐病,关键是别让病菌 “跟着种薯进地”,重点做好两步:
留种时,专门挑表皮光滑、没有伤口、没腐烂的健康薯块,坚决不用去年发病地块的薯种;要是买商品种薯,就选正规厂家的 “脱毒种薯”,这类种薯没带环腐病病菌,出苗后少生病。
切种薯时,一定要给刀消毒,准备一盆水,加少量高锰酸钾,或者用 75% 酒精,切完一个薯块就把刀放进盆里泡一下,尤其是切到看着 “不对劲”(表皮有斑点、内部发软)的薯块,要赶紧换刀、重新消毒,避免病菌通过刀具传到其他健康薯块上。
二、病毒病,薯小没产量
1.先认症状:
植株比正常苗矮一半,长得慢,叶子向下卷曲,边缘发皱,叶色不是正常的鲜绿,而是暗绿色,有的叶子上还会出现黄绿相间的斑点;结的薯块又小又多,表皮不光滑,产量直接减半。
这病主要靠蚜虫传播,另外,用病薯留种也会把病毒传给下一代。
2.再学防治:
选抗病种,从根上减少发病:买种薯时选抗病品种,比如 “鲁马铃薯 3 号”“大西洋”“费乌瑞它” 等;要是自己留种,优先用 “整薯作种”,或者用 “实生薯作种”。
杀蚜虫,切断病毒 “传播路”:蚜虫是病毒的 “搬运工”,必须早杀!从苗期开始,每隔 7-10 天喷一次药,用 40% 氧化乐果乳油按 1:1000 的比例兑水,重点喷叶子背面和嫩尖,把蚜虫杀干净,病毒就传不开了。
发病初期喷药,减轻病情:要是发现少数苗有卷叶、矮化症状,赶紧喷抗病毒药:用 25 克病毒 A 可湿性粉剂,加 50 公斤水,均匀喷在病株和周围健康株上,每隔 10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能减缓病毒扩散,让植株尽量结薯。
三、虫害,两头遭罪
1. 二十八星瓢虫:叶子被啃成 “筛子”
认虫认危害:瓢虫不是都有益,二十八星瓢虫是 “害虫”,成虫是红褐色,背上有 28 个黑色斑点,幼虫是黄色,身上有刺;它们会啃食马铃薯叶子,把叶子啃成一个个小洞,最后叶子变成 “筛子”,没法光合作用,植株长不好,薯块也长不大。
防治办法:趁幼虫没长大时喷药,效果最好!选下面一种药兑水喷:
80% 敌百虫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100 克药加 100 公斤水;
80% 敌敌畏乳油 1000 倍液;
2.5% 敌杀死乳油或 10% 氯氰菊酯乳油 3000 倍液。
2. 蛴螬:薯块被啃成 “蜂窝”
认虫认危害: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白白胖胖的,像 “小蛆”,藏在土壤里,专门啃食马铃薯的根和薯块,把薯块咬出一个个大洞,有的还会钻进薯块内部,导致薯块腐烂,没法卖也没法吃。
防治办法:综合防治,地上地下一起防
农业防治:不施没腐熟的农家肥,农家肥要堆沤 2-3 个月再用;翻地时看到蛴螬,直接人工捕杀;晚上在地里挂黑光灯,诱杀金龟子,减少产卵。
药剂防治:重点防幼虫,有两种方法:
拌种:用 50% 辛硫磷乳油,按 “1 份药、50 份水、600 份种薯” 的比例拌种(比如 10 毫升药加 500 毫升水,拌 6 公斤种薯),拌匀后晾干再播种,能防止蛴螬咬种薯。
撒药土:播种时,用 80% 敌百虫可湿性粉剂 1 公斤,加细土 15-20 公斤,拌匀制成 “药土”,撒在播种沟里,再放种薯,能杀死土壤里的蛴螬幼虫。
早发现早动手:不管是病还是虫,刚出现症状就治,比如看到卷叶就查病毒病,看到小瓢虫就喷药,比严重了再治省劲 10 倍,平时多去地里看,别等苗枯、薯烂才察觉。要是你在认病、喷药时拿不准,建议去找专业人员能帮你出主意,及时管理控制,以免影响后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