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兔少生病、长得快!做好这 4 件事,细节到位收益翻倍~

不少养兔户都有过这样的烦恼:兔子莫名拉肚子、得球虫病,要么长得参差不齐,产仔季还常出现流产、死胎,其实这些问题,大多和 “消毒不到位、密度没控制、温湿度不合适” 有关。养兔看似简单,实则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兔舍消毒、食具清洁、饲养密度、温湿度调节这四点,做好了就能让兔子少生病、长得壮,产仔季也更省心。

一、兔舍消毒,每周 1 次别偷懒

兔子爱干净,但兔舍里的粪便、残留饲料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不及时消毒,病菌就会 “找上门”。兔舍消毒要记住 “先清后消、定期彻底”,具体这么做?第一步要彻底清除兔舍里的剩余饲料、垫草、粪便,用清水把地面、兔笼、墙角的污垢洗刷干净,等完全干燥后再消毒,潮湿的环境会降低消毒效果,还可能让消毒药和污垢起反应,产生有害物质。用常规消毒剂或 2% 火碱水,装在喷雾器里,均匀喷在兔笼、地面、墙角,尤其是粪便堆积的角落,别漏喷。

二、食具消毒,别让 “病从口入”

兔子的料盆、料槽是细菌滋生的 “重灾区”,残留的饲料会发霉,水槽里的水长时间不换会变质,兔子吃了很容易拉肚子。食具消毒要做到 “日常清洗 + 定期深消”。每天早上给兔子添料前,先把料盆、料槽里的剩料倒干净,用清水冲洗一遍,再装新料;水槽里的剩水倒掉,换新鲜的凉白开,保证兔子 “吃干净、喝新鲜”。每周选一天,给食具做彻底消毒,把料盆、料槽放进锅里,加水没过食具,大火烧开后煮 15-20 分钟,能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三、密度适宜,避免 “抢食又生病”

很多养兔户想 “多养点多赚钱”,把兔笼塞得满满当当,结果兔子长得参差不齐,还容易染病。其实密度太大危害多,比如兔子抢食,强壮的吃得多长得快,弱小的吃不上,差距越来越大;空气中氨气等有害气体增多,兔子呼吸道容易受刺激,还会诱发大肠杆菌病、球虫病;兔子之间互相打架,容易受伤感染。正确的密度是每平方米兔笼不超过 8-10 只,还要根据兔子大小调整,体型小,每平方米可养 10 只左右;体型大,活动量大,每平方米养 8 只就行,尤其是母兔,密度太大会影响产仔。

四、温湿度调节,15-25℃最舒服

兔子对温湿度很敏感,温度太高会中暑,太低会冻伤,湿度过大容易滋生霉菌,尤其是 4-6 月产仔季,温湿度没控制好,母兔容易流产、早产,死胎率也会升高。要记住两个关键指标,普通兔舍保持在 15℃-25℃,夏季超过 28℃时,在兔舍屋顶盖遮阳网,地面洒凉水降温;冬季低于 10℃时,用保温膜封好门窗,地面铺干草保暖。湿度保持在 50%-60%,湿度过高时,勤换垫草,打开门窗通风;湿度过低时,在地面洒点水,避免兔子呼吸道干燥。

养兔其实是 “细活儿”,消毒、密度、温湿度这些看似小事,做好了就能让兔子少生病、长得快,产仔季也能顺顺利利。记住 “每周消毒、每天洗食具、密度不超标、温湿度稳定”,你家的兔子就能健健康康,收益自然也能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