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 300 万重奖农业龙头企业!真金白银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农业政策
- 13天前
- 26热度
近日,榆林市重磅出台《榆林支持农业企业发展若干政策》,以 “真金白银” 的奖补机制为农业产业注入强心剂。政策明确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给予300 万元、100 万元、30 万元奖励,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分两年兑现,旨在通过精准扶持激活全市农业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分级奖励:从 “单打独斗” 到 “集群作战”
政策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 “龙头引领、集群发展” 的新格局。国家级龙头企业可获 300 万元奖励,省级 100 万元,市级 30 万元,这一举措直接回应了榆林市现有 312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助力其向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延伸。首次认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奖励 200 万元,市级 50 万元;新认定的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奖励 100 万元,市级 80 万元。这将推动榆林苹果、肉羊等产业集群进一步整合资源,例如米脂小米、陕北横山羊肉等国家级品牌有望通过加工园区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出口。
产业强镇与创业激励:获得国家级产业强镇创建资格的乡镇可分阶段获得 300 万元奖补,省级、市级分别奖励 200 万元、100 万元。同时,在各级创业大赛中获奖的企业最高可获 10 万元奖金,鼓励 “新农人” 带着技术和创意扎根乡村。
二、资金倾斜:“输血” 更要 “造血”
政策创新财政分担机制,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榆阳区、神木市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按 3:7(市:县)分担,横山区等资源型县区按 5:5,而绥德、米脂等六县享受 7:3 的高比例市级支持。这一设计既减轻贫困县财政压力,又引导资金流向特色农业优势区,例如子洲县超细白绒山羊产业融合示范园等项目可获得更多市级资金支持。文件生效前认定的省级联合体、国家级产业强镇等,仍按原标准于 2025 年一次性兑现奖补,确保政策衔接平稳。
三、长效布局:从 “短期刺激” 到 “长期赋能”
政策有效期至 2030 年,与榆林市 “十四五” 农业发展规划形成共振。通过 “公司 + 科研机构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推动羊子、马铃薯等 4 个百亿级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等 4 个十亿级产业全链条升级。例如,靖边胡萝卜等区域公用品牌可依托加工园区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提升市场竞争力。政策与榆林市学习 “千万工程” 经验紧密结合,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通过 “千村光伏”“庭院经济” 等模式壮大集体经济。预计到 2027 年,全市将建成 200 个左右市级重点村,形成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的乡村振兴榆林样板。
随着政策落地,榆林正以 “真金白银” 为杠杆,撬动农业产业升级的 “乘数效应”。未来,这片黄土高原上的特色农产品,或将像陇南腐竹一样,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乃至全球餐桌,让农民的 “钱袋子” 与乡村的 “美日子” 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