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中后期管理怎样才能长大?
- 种植技术
- 18小时前
- 9热度
种过洋葱的农户都知道,前期把苗育好只是基础。想让洋葱长出饱满、个大的鳞茎,中后期的管理才是 “重头戏”。从洋葱开始长鳞茎到收获前,这段时间的养护直接决定最终的产量和品质。今天就把洋葱中后期管理的 4 个核心要点讲清楚,不管是新手还是老种植户,照着做就能让洋葱 “使劲长”,收获时个个饱满又紧实。
一、水肥管理到位,鳞茎才能膨得大
1. 浇水:洋葱喜欢湿润的土壤,但最怕积水烂根。尤其是进入鳞茎膨大期后,水分一定要跟上。浇水要遵循 “见干见湿” 的原则。看到土壤表面往下 2 厘米左右变干了,就及时浇水,浇到土壤湿润但不泥泞为止。遇到连续下雨的天气,要赶紧挖沟排水,避免地块里积水。不然洋葱根系会被泡烂,鳞茎还容易腐烂。还有一点要注意,收获前 10 天左右要减少浇水,让土壤稍微干燥一点。
2. 施肥:洋葱进入鳞茎膨大期后,对氮、磷、钾的需求会增加。尤其是钾肥,能让鳞茎更饱满、品质更好。这时候要定期追施复合肥,建议选择氮磷钾均衡的通用复合肥,或者专门的鳞茎类作物专用肥。施肥频率不用太高,每 10 天左右施一次就行。然后浇点水,帮助肥料溶解吸收。一定要记住,收获前一周要停止施肥。不然肥料残留会导致洋葱鳞茎在储存时腐烂,反而影响收益。
二、病虫害要早发现早处理,别让病虫害 “拖垮” 洋葱
洋葱中后期容易遇到霜霉病、紫斑病,还有蚜虫、蓟马等病虫害。这些 “小麻烦”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啃食叶片、感染鳞茎,导致洋葱长势弱、产量降。防治病虫害,关键在 “早”。而且要选对方法,尽量少用高毒农药,既保证安全,又能保护环境。
平时要多去地里看看,观察洋葱的叶片和鳞茎。如果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白色霉层,可能是得了霜霉病或紫斑病。如果叶片上有小虫子爬,或者叶片卷曲、发黄,大概率是有蚜虫、蓟马。
发现病虫害后,优先用生物农药防治。比如防治霜霉病、紫斑病可以用春雷霉素、井冈霉素。防治蚜虫、蓟马可以用苦参碱、印楝素。按照农药说明书的比例稀释后,均匀喷在叶片正反面和鳞茎周围。一般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喷 2 次就能有效控制。
三、做好中耕培土,帮鳞茎 “顺利长大”
洋葱中后期生长速度快,土壤容易板结。而且鳞茎长在土壤表面,不及时培土的话,鳞茎容易暴露在空气中。这样鳞茎颜色会变绿、口感变差,还容易被太阳晒得干裂。所以中耕培土这一步不能少,既能疏松土壤,又能保护鳞茎。
中耕要在洋葱植株封行前进行,也就是叶片还没完全盖住地面的时候。用小锄头轻轻疏松洋葱行间的土壤,把板结的土块打碎。注意别碰到洋葱的根系和鳞茎,以免造成损伤。
培土和中耕可以一起做。中耕后,把行间的土轻轻扒一点到洋葱鳞茎周围,让鳞茎大部分埋在土壤里,只露出顶部一点点就行。培土不用太厚,每次培 3-5 厘米深。这样既能保护鳞茎,又能让土壤保持疏松,利于鳞茎膨大。
四、把握收获时间,才能 “收得好”
洋葱长到什么时候收获最合适?收早了,鳞茎没完全膨大,产量低。收晚了,鳞茎容易腐烂、抽薹,品质下降。其实判断收获时间很简单,看两个地方就行:
一是看叶片。当洋葱的大部分叶片开始变黄、枯萎,只有顶部还剩下几片绿色的叶子时,就说明鳞茎已经充分膨大,到了收获的时候。
二看鳞茎。用手轻轻摸一下洋葱鳞茎,感觉表皮紧实、个头饱满,没有发软、腐烂的情况,就可以收获了。
总结:其实洋葱中后期管理并不复杂。只要把水肥、病虫害防治、中耕培土这几点做好,再把握好收获时间,就能让洋葱长得又大又好,产量和品质都能提上去。下次种洋葱,照着这些方法做,保管收获时能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