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秋收任务圆满完成:产量稳达标,“四良融合” 成稳粮增油关键!
- 行业资讯
- 23小时前
- 4热度
10 月 30 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传来秋收捷报: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收获农作物 59.13 万公顷,覆盖粮食、油料、蔬菜等主要品类,标志着今年秋收工作全面完成。从产量预期来看,全省粮食产量将稳定在 110 万吨以上,油料突破 30 万吨,蔬菜达 170 万吨左右,不仅圆满完成年度生产目标,更为区域粮食安全与 “菜篮子” 供应筑牢了根基。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青海今年 “稳粮、增油、扩菜” 发展思路的精准落地。作为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今年将保障粮食安全列为重大政治任务,从春耕部署到秋收冲刺,全程锚定 “粮油增产、蔬菜保供” 双目标,最终实现作物收获面积与产量的 “双稳”。
一、政策 “组合拳” 发力:40 亿财政资金护航,激发种植主体积极性
为推动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青海今年打出一套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组合拳”。一方面,全面兑现强农惠农补贴,涵盖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单产提升、水肥一体化等关键领域,让种植户 “种粮有钱赚、干事有底气”;另一方面,提前下达财政支农资金超 40 亿元,为春耕物资筹备、农机更新、技术推广等提供及时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资金压力。
在耕地保护与利用上,青海持续推进 “非粮化” 整治,累计完成 1.69 万公顷耕地整改,同时新建高标准农田 2.31 万公顷,通过改善耕地质量、优化种植结构,为粮油稳产高产夯实了土地基础。数据显示,今年青海 “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田、万亩示范片” 累计建成 464 个,这些示范区域不仅成为粮油单产提升的 “试验田”,更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种植水平提升。
二、“四良融合” 破局:科技赋能粮油单产,机械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今年青海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是 “良田、良种、良机、良法” 的深度融合 —— 通过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破解粮油单产提升难题。在农机装备方面,全省大力推广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播种机、北斗导航播种系统等现代化设备,让粮油种植从 “靠经验” 向 “靠科技” 转变,大幅提升了播种精度与生产效率;在种植技术上,集成推广轮作倒茬、精量播种、地膜栽培、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其中仅覆膜技术就覆盖 6.67 万公顷耕地,有效提升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助力作物抗逆增产。
针对粮油单产提升,青海还在 14 个县(区)推进部省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覆盖面积达 8.65 万公顷,并调动 215 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落实种子包衣、精量播种、分段收获等关键技术,落实面积 1.6 万公顷。这种 “新型主体 + 技术推广” 的模式,让先进技术快速落地田间,成为推动粮油大面积增产的重要引擎。
三、全周期服务护航:55 名农技员包联服务,8000 农牧民获培训
从春播到秋收,青海各级农业农村与科技部门始终坚持 “技术下沉、服务上门”。一方面,建立 “专家带队、农技人员包乡包村” 的服务机制,选派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家深入生产一线,为农户提供春播指导、夏管技术、秋收调度的全周期服务;另一方面,安排 55 名农技员精准对接 165 个新型经营主体,开展 “全要素集成、全环节培训、全周期跟踪” 的定制化服务,确保技术需求 “随叫随到”。
为提升农牧民生产技能,青海今年围绕粮油单产提升、化肥农药 “双减”、大豆油料扩种等关键领域,累计培训农牧民 8000 余人次,培育高素质农牧民 1788 人,同时发布农业主导品种 31 个、主推技术 25 项,构建起 “科研基地 + 示范园区 + 推广站 + 新型主体” 的技术协同推广网络。此外,秋收前全省还完成 5000 台(套)农机具的检修维护,保障了秋收期间农机高效运转,为颗粒归仓提供了硬件支撑。
四、展望: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助力有机农畜产品输出
随着秋收落幕,青海农业生产已转入冬管与明年规划阶段。今年秋收的圆满完成,不仅为全年农业生产画上句号,更验证了 “政策保障 + 科技赋能 + 服务支撑” 发展模式的有效性。接下来,青海将继续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战略,深化 “四良融合” 技术推广,巩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为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海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