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叶斑病如何防治用什么药好?

种茄子的老乡常碰到这样的事儿,茄子刚结上果子的时候,叶子上突然冒出一个个小褐点子。一开始还以为是太阳晒出来的斑,没放在心上,结果没几天,那些褐点子越变越大,还连在了一起,叶子也慢慢发黄干枯掉了,这可不是小毛病,是茄子常得的 “叶斑病”!这病专门祸害叶子,严重的时候整棵茄子的叶子都会掉光,叶子没了,结出来的茄子又小又硬,产量直接能少一半。今天就教你咋认出这病、咋提前防,让茄子的叶子一直绿到摘果子的时候!

  一、分清叶斑病,别和其他叶病搞混

看斑点 “长相”:叶斑病的病斑最有特点,刚开始是针尖大的褐色小点,慢慢长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直径 1-3 毫米;仔细看会发现,病斑边缘是深褐色,像描了一圈边,中心颜色偏浅,部分病斑中间还会出现一圈圈的纹路,就像树的年轮,这是叶斑病的 “标志性特征”。​

看发病 “位置”:叶斑病一般先侵害茄子下部的老叶,靠近地面的叶子,再慢慢往上蔓延;如果是上部新叶先发病,大概率不是叶斑病。这是因为下部老叶通风差、湿度高,病原菌容易滋生,而且老叶抵抗力弱,更容易被侵染。​

  二、了解发病症状后再进行防治

1.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不用花钱,却能从源头减少病原菌,这 3 件事必须做到位:​

清理病残体:叶斑病的病原菌会躲在病叶、病果、残枝里过冬,第二年再出来害人,所以清理工作要 “及时 + 彻底”。发病期看到叶子上有褐色小斑,当天就用剪刀把病叶剪下来,带出田外烧掉或深埋;千万别把病叶扔在田边或堆成肥,不然病原菌会通过雨水、风再回到田里。茄子拔秧后,把田里的残枝、落叶、烂果全部捡干净,连掉在土里的小碎叶都别放过;然后把这些残体集中处理,再深耕土壤,把表层带菌的土翻到下层,减少第二年的病原菌基数。​

合理密植:叶斑病喜欢潮湿、不通风的环境,种得太密,叶子互相遮挡,湿度高、光照少,病害肯定重,所以要掌握 “合理间距”。行距 60-70 厘米,株距 40-50 厘米,每亩种 2200-2500 株;比如 1.3 米宽的畦,种 2 行,株距 45 厘米,这样两棵茄子之间能留够空隙,叶子不会贴在一起。

水肥管理:茄子长得壮,就不容易被病害欺负,水肥管理要 “补对营养、少浇水”。别只施氮肥,氮肥多了茄子容易 “徒长”,叶子嫩,反而容易生病;要多施磷钾肥,比如定植时每亩施 50 公斤过磷酸钙、20 公斤硫酸钾,坐果后再追 1 次硫酸钾,茄子叶片会更厚实,抗病力更强。另外,要注意浇水太多导致土壤湿度过高,会增加病害风险,所以要看土壤情况浇水。

2. 生物防治:如果担心化学农药有残留,尤其是自家吃或本地销售的茄子,优先用生物防治,安全又有效,重点用这两种药:​

春雷霉素:春雷霉素是常用的生物农药,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很好,而且低毒、无残留。具体用法是用 2% 春雷霉素水剂 500 倍液(100 毫升药兑 50 公斤水),全田喷雾,重点喷叶片背面和下部老叶,每隔 7 天喷 1 次,连续喷 2-3 次;如果遇到雨天,雨停后要补喷 1 次,避免药液被冲掉;​

多抗霉素:多抗霉素是真菌性病害的 “克星”,叶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用它刚好对症,用法也简单,用 10% 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50 克药兑 50 公斤水),在发病初期喷,比春雷霉素更适合 “纯真菌性叶斑病”。

别等 “叶枯了” 再治:叶斑病在 “小褐点” 阶段最好治,一旦叶子枯了,再喷药也救不回来,只能防止扩散,所以平时要多巡田,尤其是雨后、湿度大的时候,重点看下部老叶。另外,还要注意不管是生物药还是化学药,连续用 3 次以上,病原菌会产生抗药性,下次再用就没效果了,比如这次用代森锰锌,下次可以用百菌清,再下次用春雷霉素,轮换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