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培土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关键技术要点与操作规范!
- 种植技术
- 20小时前
- 5热度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冬春油料作物,其根系浅、主根不发达,加之冬季冻害、春季风雨易导致倒伏,严重影响产量与机械化收获效率。培土作为传统而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在长江流域及南方油菜主产区被广泛应用。然而,若操作不当,不仅无法发挥防寒防倒作用,反而可能引发渍害、根腐甚至死苗。那么,油菜培土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大家一起去了解下吧!

一、把握最佳培土时机,避免过早或过晚
培土并非越早越好,亦不可过晚。最佳培土时期为油菜越冬前、植株进入开盘期至封行前(一般为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此时植株已形成5–8片真叶,根颈粗壮,抗逆性较强。
过早培土(苗期):植株幼嫩,茎基部被土覆盖易诱发根肿病、菌核病,且阻碍侧枝萌发;
过晚培土(封行后或返青期):田间郁闭,操作困难,易损伤叶片和分枝,且土壤板结难以壅实。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强调:“培土应在土壤墒情适宜(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时进行,避免雨后湿土操作”。
二、培土高度与方法要科学,防止“深埋”或“虚培”
培土的核心是“护根颈、固基部”,而非“堆高土”:
培土高度:以覆盖根颈部、略高于子叶节1–2厘米为宜(约3–5厘米),切忌将生长点或绿叶埋入土中,否则易导致烂心、死苗;
培土方式:人工或机械从行间取土,沿植株基部四周均匀壅土,形成“馒头状”土堆,确保根系透气、茎基稳固;
土质要求:选用疏松细碎的表土,避免大块坷垃压伤根茎。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田间试验表明,规范培土可使油菜越冬死苗率降低35%,春季倒伏率下降50%以上。
三、结合清沟排渍,严防渍害发生
南方冬春多雨,培土若与排水脱节,极易造成“围蔸积水”,引发根系缺氧、黑根、烂根。因此,培土必须与清沟理墒同步进行:
培土前全面清理田间“三沟”(厢沟、腰沟、围沟),确保沟深30–40厘米,做到“沟沟相通、雨停田干”;
培土后检查沟系通畅性,防止壅土堵塞排水口;
低洼田块可适当抬高厢面,增强排水能力。
农业农村部《油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指出:“培土不排渍,等于埋隐患。防冻与防渍必须协同推进”。
四、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同田块与品种
并非所有油菜田都需培土:
需重点培土:沙性土、坡地、早播旺长田、抗倒性弱品种(如部分甘蓝型常规种);
可轻培或不培:稻茬黏土、地下水位高田块、矮秆抗倒杂交品种(如‘中油杂19’‘华油杂62’),以免加重渍害风险;
直播密植田:行距窄、封行早,培土操作困难,应以控旺、化控为主,辅以清沟防倒。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安徽等地示范表明,对适宜田块科学培土,可使亩产提高15–25公斤。
五、避免与化控、追肥冲突,统筹田管措施
培土应与其他冬季管理措施协调配合:
若计划喷施多效唑控旺,应在培土前5–7天完成,避免药液被土覆盖影响吸收;
越冬肥(腊肥)如需穴施或条施,应在培土前完成,或在培土时将肥料混入壅土中;
培土后不宜立即灌水,应待土壤自然沉实后再视墒情补水。
结语
给油菜根部培土,看着是件不起眼的 “小动作”,实际作用大着呢。既能帮油菜扛住冬天的低温冻害,又能稳住根系、防止春天刮风倒伏,是种油菜的老办法里很实用的一招。因此,农户们要把培土这件事放进油菜冬春的田管里,比如和除草、施冬肥一起做,培土前先除干净草,再撒点薄肥,然后培土盖住肥料,既能让肥效慢慢发挥,又能把草压住,一举两得。只有这样把培土做扎实,才能给油菜筑起 “防冻防倒” 的防线,让油菜冬天能安全过冬,春天长得壮,为最后稳产高产打下好基础。
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
权威出处:《油菜冬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资料来源:《冬油菜抗寒栽培技术规程》,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数据来源:《2023年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冬季管理技术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