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推低豆粕方案:生猪肉鸡豆粕减一半,每头猪省20-30元!

最近国际大豆市场不太平,豆粕价格一直居高不下,10月份第三周虽然小幅降到每公斤3.26元,但长期来看价格风险依然存在。对养殖户来说,减少豆粕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为了帮助养殖户控制成本、应对风险,农业农村部最近发布了一份技术指南,教大家怎么少用豆粕还能把畜禽养好。

一、生猪:育肥后期豆粕用量可降至 8%,替代料选择多​

参照技术规范,给生猪喂料时,重点补够赖氨酸、蛋氨酸等 5 种氨基酸,各阶段粗蛋白和豆粕用量能明显下调:​

仔猪(6-20 公斤):粗蛋白 17.5%、豆粕 16%(比传统配方约降 4 个百分点);​

育肥猪后期(75-100 公斤):粗蛋白 12%、豆粕 8%(豆粕用量直接砍半还多)。​

替代豆粕的原料也丰富,比如育肥猪和母猪可用不超过 15% 的菜籽粕、10% 的花生粕,生长猪还能加 20% 的干全酒精糟。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替代原料要测真菌毒素,避免有毒害;二是饲料里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比例控制在 4-5:1,再加点蛋白酶帮着消化,效果更好。​

二、蛋鸡:产蛋高峰期豆粕≤16%,后期可降至 12%​

蛋鸡重点补蛋氨酸、赖氨酸等维持产蛋需求,按 “净能参数” 配饲料,不同阶段 “减豆” 目标清晰:​

产蛋高峰期:粗蛋白 15%-17.5%、豆粕≤16%;​

产蛋后期:粗蛋白 13%-16%、豆粕≤12%;​

育成后期(12-16 周龄):豆粕用量甚至能压到 10% 以下。​

替代原料可选棉籽粕、葵花籽仁粕等,不过育雏期和产蛋高峰期要少用点杂粕。另外,蛋鸡对电解质敏感,配饲料时要补够钾和钠,再加点植酸酶提高养分吸收,减少浪费。​

三、肉鸡:黄羽肉鸡后期可 “零豆粕”,白羽肉鸡豆粕降 6 个点​

肉鸡配方要兼顾净能和电解质平衡,重点补 9 种氨基酸,粗蛋白普遍能降 1-3 个百分点,豆粕用量降 2-6 个百分点:​

白羽肉鸡:前期豆粕≤25%、后期≤12%;​

黄羽肉鸡(快速 / 中速 / 慢速):前期豆粕≤15%、后期≤5%,生长后期甚至可以不用豆粕。​

替代料除了杂粕,还能加黑水虻粉、酵母蛋白粉等新型蛋白原料,再加点木聚糖酶、蛋白酶,帮着分解饲料里的难消化成分,保证肉鸡长得快、肉质好。​

四、肉牛:粗蛋白最低可至 10%,能加尿素替代蛋白​

肉牛关键是保证能量够,在此基础上减蛋白、减豆粕:​

育肥牛常规配方:粗蛋白 11%-12%;​

补过瘤胃保护赖氨酸和蛋氨酸(比例 3:1)后:粗蛋白能降到 10%。​

替代豆粕可用菜籽粕、白酒糟,甚至苜蓿草这类牧草,还能加尿素(不超过饲料干物质的 1%)—— 不过尿素要和玉米粉、糖蜜一起用,避免肉牛消化不良。​

五、奶牛:高产奶牛粗蛋白降至 16.1%,杂粕替代比例高​

奶牛按泌乳阶段精准调配方,不同阶段粗蛋白目标明确:​

高产奶牛泌乳早期(日产奶 35 公斤以上):粗蛋白 16.1%,补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后可降至 15.5%;​

泌乳中后期:粗蛋白 15%;​

育成牛:粗蛋白 14%-15%。​

替代豆粕的空间很大,比如菜籽粕能替代 40%-60%,发酵酒精糟能替代 60%,6 月龄以上后备牛还能加缓释尿素,替代 30% 的粗蛋白,既省豆粕又不影响产奶量。​

六、降成本、抗风险、还环保,养殖户能得三大实惠​

直接降成本:按育肥猪后期豆粕从 18% 降至 8% 算,一头猪出栏前饲料成本能省 20-30 元;黄羽肉鸡后期不用豆粕,一批鸡(1 万只)能省近万元,对中小养殖户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减负。​

抗进口风险:减少豆粕用量,就能降低大豆进口波动对养殖端的影响,哪怕未来豆粕涨价,养殖户也有替代方案,不用 “看豆价脸色”。​

间接减污染:低蛋白饲料能减少畜禽粪便里的氮排放,比如生猪饲料粗蛋白降 1 个百分点,氮排放能减 5%-8%,既养好畜禽又护好环境,符合绿色养殖趋势。​

七、养殖户实操建议:做好这三点,技术落地更顺利​

先测替代原料:用菜籽粕、棉籽粕前,一定要测真菌毒素和有害成分(比如棉籽粕里的游离棉酚),不合格的坚决不用,避免畜禽生病。​

按阶段调配方:别照搬一个配方喂到底,比如仔猪和育肥猪、产蛋高峰鸡和休产期鸡,对营养需求不一样,严格按技术指导的阶段参数调整,才能既省料又高产。​

小范围试喂再推广:刚开始用新技术时,先选一小群畜禽试喂 1-2 周,观察采食、生长、产蛋(产奶)情况,没问题再全面推广,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效益。​

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未来养殖行业对豆粕的依赖度会逐步降低,养殖户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会更强,这不仅能稳住 “菜篮子” 产品供应,还能推动养殖业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