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实用技术方案:从塘口到丰收,新手也能避坑稳高产
- 养殖技术
- 8天前
- 14热度
小龙虾凭借鲜美的口感,成了餐桌上的 “硬通货”,但不少养殖户总遇到 “苗死得多、养不大、规格小” 的难题 。 其实只要抓好 “塘口打底、苗种选对、水质管好、投喂跟上” 这四大核心,就能实现 “亩产千斤、规格达标”。下面这份干货方案,从准备到采收全流程拆解,都是养殖户亲测有效的实用技巧!
一、打好基础,少走 80% 的弯路
1. 选对塘口:优先选靠近无污染的河水、湖水或深井水源(避免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保证 “旱能灌、涝能排”,小龙虾怕干也怕淹,水位忽高忽低会导致蜕壳失败。家庭养殖选 3-5 亩(好管理),专业养殖可到 10-15 亩;塘口深度 1.2-1.5 米,必须做 “深浅分区”:浅水区占塘口 60%,水深 30-50 厘米,供小龙虾蜕壳、觅食,深水区水深 1-1.2 米避暑、避寒,两者用缓坡连接,防止小龙虾爬坡时打滑。
2. 防逃设施:用高 60 厘米的塑料板或彩钢板做防逃墙,底部埋入地下 20 厘米,顶部向塘内折 10 厘米的 “防跳檐”,接头处用螺丝固定,缝隙要堵严。塘口周围 1 米内别种高秆杂草,进出水口装 60 目以上的滤网,防野杂鱼、敌害进入,也防虾苗逃出。
3. 清塘消毒:放苗前 15-20 天进行,分 “干塘消毒” 和 “带水消毒”。干塘消毒要先把水排干,暴晒 3-5 天,每亩撒75-100 公斤生石灰,化成水泼匀,重点泼洒塘底淤泥厚的地方,生石灰能杀灭病菌、寄生虫,还能改善土壤酸碱度。带水消毒,水深 1 米时,每亩用200-250 毫升二氧化氯,消毒后 5-7 天,放 10-20 尾小鱼试水
二、选对苗,产量赢一半
1. 苗种 “3 不买”:规格不均匀,有的 1 厘米、有的 3 厘米的苗别要,后期会出现 “以大欺小”,成活率低;抓一把苗看活力,翻过来能 10 秒内翻身、放在地上能快速爬走的是好苗;如果苗鳃部发黑、外壳有白斑、不动弹的,再便宜也别买;尽量选本地繁育的苗,运输时间不超过 4 小时,长途运输会导致苗 “应激死亡”。
2. 投放 “2 必做”:放苗前,用 3%-5% 的盐水泡苗 5-8 分钟,或用 “聚维酮碘”泡 3 分钟,杀灭苗身上的寄生虫和病菌,泡的时候要观察,苗出现翻肚就赶紧捞出来。合理密度。精养塘3-4 月放苗,规格 2-3 厘米,每亩放 6000-8000 尾;秋季8-9 月放苗,规格 1-2 厘米,每亩放 4000-5000 尾。投放时间选晴天上午或傍晚,沿塘边浅水区均匀投放,让苗慢慢爬进塘里,别直接往深水区倒。
三、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
1. 常见病害防治
烂鳃病:症状是虾鳃部发黑、有淤泥,呼吸困难。预防:定期换水、用 EM 菌调水;治疗:每亩用 “二氧化氯”全塘泼洒,隔天 1 次,连泼 2 次,同时喂 “大蒜素拌料”,连喂 3 天。
肠炎病:症状是虾肛门红肿、粪便变细,不吃食。预防:不喂变质饲料,每周喂 1 次大蒜;治疗:停喂 1 天,第二天喂 “氟苯尼考拌料”,连喂 4 天。
真菌病(白斑病):症状是虾壳有白色斑点,像长了霉。预防:放苗前彻底消毒,避免低温时大量换水;治疗:每亩泼洒 “聚维酮碘”(,连泼 2 次,同时提高水温。
2. 敌害防治
老鼠、蛇:塘边放 “灭鼠盒”,用溴敌隆毒饵,远离水源,定期检查防逃墙,发现洞口及时修补。
鸟类:在塘上空拉防鸟网,高 2 米,网格 5 厘米,或放稻草人、彩色飘带驱赶鸟类。
野杂鱼:进水时用 60 目滤网过滤,发现塘里有黑鱼、鲶鱼吃虾苗,用地笼放鱼糜当诱饵捕捉。
其实小龙虾养殖不算难,只要按这份方案一步步做,避开新手坑,新手也能实现 “亩产 800 斤、亩赚 5000 元”。赶紧动手试试,今年就能收获满满一筐鲜美的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