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着色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预防?

种茄子的老乡都知道,茄子能不能卖上价,颜色占了大半,本该紫得发亮、黑得匀实的茄子,要是长成颜色浅、带斑点,或是一半深一半浅的样子,收菜的给的价直接就降一大截。其实茄子颜色长得差,不是 “天生就这样”,大多是温度没控好、光照不够,或是肥料没施对、病虫害没防住闹的。今天就把茄子长好颜色的 “窍门” 讲明白,帮你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种出颜值高、卖相好的茄子。

一、茄子着色差,多是这 4 个在捣乱

温度不适宜:茄子是 “喜欢暖和、怕冷” 的作物,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 20-30℃,一旦不在这个温度里,着色就容易出问题。比如温度太高,茄子皮的细胞长得太快,表皮会变得糙乎乎的,颜色也会发黑发暗,甚至出现 “焦边”,看着没光泽。要是温度太低,茄子生长会 “慢半拍”,表皮细胞分裂不够,花青素合成得少,颜色就会浅淡发灰,像蒙了一层雾,就算成熟了也没鲜亮劲儿。

光照不够:茄子对光照的需求特别高,每天至少要 6-8 小时光照,才能正常合成花青素。要是光照不够,比如连阴雨天气多,棚里光照弱;再比如种植太密,株距行距太小,叶片互相挡着,下层的茄子照不到光,这些情况都会让茄子晒不够太阳,光合作用弱,花青素攒不下,颜色自然浅淡,而且朝阳的一面颜色深,背阴的一面颜色浅,卖相差很多。

肥料失衡:茄子着色需要氮、磷、钾这些 “全面营养”,缺了不行,只施一种肥也不行。要是缺钾,花青素没法顺利运到表皮,颜色就会浅;缺磷的话,茄子长得慢,着色也会推迟,颜色不均匀;氮肥太多会抑制花青素合成,导致茄子光长枝叶、着色差,还容易开裂。

病虫害捣乱:比如炭疽病,会在茄子表皮形成褐色小斑点,斑点周围颜色变浅,像长了 “麻子”,严重时斑点连成片,整个茄子都没好颜色。再比如蚜虫,喜欢趴在茄子顶部的生长点吸食汁液,导致生长点受损,果实发育不均,着色也会跟着 “跑偏”,出现局部颜色深、局部颜色浅的情况。

二、4 招做好,茄子颜色亮堂堂

控好温度:按季节调温度,让茄子始终在 “舒服的环境” 里生长。夏天要降温,露地种的话,能给茄子搭遮阳网,中午高温时遮一下;大棚种的话,要及时开通风口,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打开两侧通风,还能在棚膜上喷降温剂,把温度控制在 30℃以内。要是春秋季遇到降温,露地种的可以给茄子根部覆膜,既能保温又能保水;冬天大棚温度低,可在棚内挂保温灯,晚上点亮,保证棚温不低于 15℃。

补够光照:遇到连阴雨,或者大棚光照弱的时候,可以用 LED 补光灯,每天早上 8 到 10 点、下午 4 到 6 点补光,每次补 3-4 小时,别在中午高温时补,避免温度太高。种植时按 “行距 60 厘米、株距 40 厘米” 来栽,每亩种 2500-3000 株,别贪多种太密;茄子生长过程中,及时打掉底部的老叶、病叶,每株保留 5-6 片能干活的叶子就行,这样果实能晒到光,还能通风。

科学施肥:按茄子生长的阶段 “需要啥肥就施啥”,别乱施也别缺施。定植前,每亩施 3000 公斤腐熟的农家肥,再混 10 公斤氮磷钾复合肥,给土壤打好营养基础。茄子坐果后,每隔 15 天追一次肥,每次每亩施 15 公斤高钾复合肥,别只施氮肥。另外,每隔 7 天给叶片喷一次 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 2-3 次,能促进花青素合成,让茄子颜色更鲜亮。

防好病虫害:可以挂黄板诱杀蚜虫和粉虱,每亩挂 20-30 块,黄板高度和茄子顶部齐平;也能在棚门口装防虫网,阻止害虫飞进来。要是虫害比较严重,可以释放瓢虫,让瓢虫吃蚜虫;防治炭疽病的话,可以提前喷枯草芽孢杆菌溶液,增强茄子的抗病能力。

总结一下:其实茄子想长好颜色,真没那么难!只要把温度、光照、肥料、病虫害这四样管到位,让茄子在舒服的环境里舒舒服服长,自然能结出颜色鲜亮、卖相好的果子。到时候不管是批发给收购商,还是自己摆摊零售,都能卖个好价钱,咱种茄子的辛苦也就没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