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后期长的慢是怎么回事?

不少养殖户都碰到过这样的糟心事:猪到了后期,本来该猛长肉,结果越喂长得越慢。吃得多,体重却涨得少,有的甚至不长了。这不仅多浪费饲料、增加成本,还耽误出栏时间,少赚不少钱。其实猪后期生长慢不是没原因的,大多是营养、疾病、环境或者品种出了问题。今天就把原因拆明白,再教具体的解决办法,帮你让猪快速长肉。

一、猪后期为啥长不快?4 大原因要找准

1. 营养没跟上

猪后期是长肌肉、长脂肪的关键时候,需要的营养比前期多很多。要是饲料没营养,或者营养不均衡,猪肯定长不快。比如缺蛋白质 —— 蛋白质是长肌肉的原料,要是饲料里豆粕、鱼粉这些高蛋白的原料加得少,猪会出现 “光吃不长” 的情况,还可能掉毛、皮肤变粗糙,严重的话免疫力会下降。

2. 生病或长寄生虫

猪要是生病,或者体内有寄生虫,身体会把能量用在对抗病害上,自然没精力长肉,这是后期生长慢的常见原因。比如猪瘟、猪蓝耳病,猪会发烧、不吃食、没精神,就算治好了,也得有 1-2 周的恢复期,这段时间基本不长肉;还有圆环病毒,会让猪免疫力下降,容易再得其他病,生长速度明显变慢。要是猪长了蛔虫、鞭虫、疥螨这些寄生虫,要么在猪肠道里抢营养,让猪吃的料自己没吸收到;要么叮咬皮肤,让猪痒得难受、睡不好觉,时间长了就变瘦、不长肉。

3. 环境太难受

猪怕热、怕潮还怕闷,要是猪舍环境不好,猪一直不舒服,生长速度肯定受影响。猪后期最适合的温度是 18-22℃。温度超过 28℃,猪会热得喘气、不吃料,甚至中暑,根本没法长肉;温度低于 10℃,猪会消耗更多能量来保暖,吃 1 斤料不如温度适宜时涨的肉多。猪舍湿度超过 70% 也不行 ,高温高湿的时候,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猪爱生病;低温高湿的时候,猪会感觉更冷,就像阴冷天没暖气一样,同样影响生长。

4. 品种没选对

比如一些本地土猪品种,虽然肉质好,但生长周期长,后期生长速度本来就比良种猪慢;要是你选的是杂交一代猪,或者品种纯度不够,也可能出现 “后期发力不足” 的情况 —— 比如 60 公斤前长得还行,60 公斤后就不长了。要是你打算长期养猪,选品种时就得关注 “后期生长速度”,别只看前期长得快。

二、4 招解决生长慢,猪长得快、出栏早

1. 调饲料:换后期专用料

猪后期(60 公斤以上)别再喂前期的料,换成育肥后期专用的配合饲料。这类饲料里蛋白质(一般 16%-18%)、能量含量高,还加了维生素、矿物质,能满足长肉的需求。要是自己配饲料,可以按 “玉米 65%+ 豆粕 20%+ 麸皮 10%+ 预混料 5%” 的比例配 —— 预混料能补充微量元素,别省。要是猪已经出现生长慢的情况,可在饲料里加少量生长促进剂,比如每吨饲料加 200 克赖氨酸,或者加适量维生素 C、E,连喂 10-15 天,能明显看到猪变壮。

2. 防病害:早查早治 + 按时驱虫

每天观察猪的采食、精神状态,要是发现猪不吃料、发烧、咳嗽,赶紧隔离,找兽医诊断治疗,别拖延;平时按免疫程序给猪打疫苗,减少病毒性疾病的发生。还要注意按时驱虫,别让寄生虫抢营养。猪后期至少驱虫 1-2 次,60 公斤左右驱一次,80 公斤左右再驱一次。驱虫药选阿苯达唑伊维菌素,按说明书拌在饲料里喂。喂药前让猪饿 12 小时,这样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驱虫后及时清理猪粪,避免虫卵再次感染。

3. 改环境:控温控湿 + 勤通风

夏天高温时,给猪舍搭遮阳网,装风扇或水帘,中午给地面洒水降温,把温度控制在 30℃以下;冬天低温时,把猪舍缝隙封好,在地面铺垫料,有条件的装地暖或煤炉(注意通风防煤气中毒),保持温度在 15℃以上。及时清理猪粪,别让粪便在舍内堆积;每天上午 10 点、下午 3 点各通风 1-2 小时,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把湿度控制在 60%-70%。

4. 选好种:优先快长品种

要是你打算扩大养殖,或者换品种,优先选生长速度快的优质品种,比如三元杂交猪。这类猪后期生长快,每天能长 800-1000 克,出栏时间比本地猪早 1-2 个月,还省饲料。要是喜欢本地猪的肉质,可选 “本地猪 + 良种猪” 的杂交后代,比如北京黑猪、苏太猪。这些猪既有本地猪的好肉质,又有良种猪长得快的特点。

总结:猪后期生长慢,越早发现、越早解决,损失越小。平时多去猪舍看看,记录猪的采食、体重变化,一旦发现增长慢,就对照上面的原因排查,及时调整饲料、改善环境,或者驱虫治病。只要把营养、疾病、环境、品种这 4 个关键点做好,猪后期就能快速长肉,不仅能提前出栏,还能减少饲料浪费,让你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