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紧急拨付 11.46 亿元!筑牢秋粮稳产 “安全网”!
- 行业资讯
- 13天前
- 15热度
8 月 13 日,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一起,紧急拨出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 11.46 亿元。这钱主要支持河北、河南、山东等 13 个产粮多的省份,搞秋粮 “一喷多促” 行动。就是通过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这些办法,全力应对高温干旱、病虫害这些灾害,给今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这次投的钱又多、又准,能看出国家对秋粮生产特别重视。
一、精准用在该用的地方:11.46 亿元钱花在点子上
这次的资金专门针对秋粮生产关键时候的核心需求,照着 “突出重点、分情况做事” 的规矩精准分配。重点支持的作物包括玉米、大豆、中稻这三种秋粮。拿玉米来说,在黄淮海的夏玉米区,资金会用在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些会飞的害虫上,还能通过喷抗旱剂让作物更能抵抗干旱。资金明确要求推广 “一喷多促” 的技术模式,就是一次作业能做到防虫、防病、防作物早死、防倒伏这些多件事。13 个产粮多的省份,根据灾害风险大小拿到不同的钱。其中,河南、山东这些受干旱影响比较重的省份,拿到的资金占了 40% 以上,主要用在修抗旱的水源和买节水灌溉设备上;湖南、湖北这些南方省份,就侧重洪水过后的恢复和统一防治病虫害。
二、制度保实效:从头到尾管理让资金用得好
为了让资金用得高效,财政部照着《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定了严格的监管办法。资金分配用 “因素法 + 看用得好不好” 的方式,一起考虑受灾面积、灾害损失、地方财政投了多少钱这些情况,同时还把上一年资金用得好不好作为重要的调整依据。比如,2024 年资金全用完的舒城县,这次分配就多给了点钱。资金用 “中央分块、省里细化、县里统筹” 的管理办法。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在 30 天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说清楚谁来做事、补助多少、要达到什么效果,还要在政府采购的平台上公开找防控服务的公司。资金归到中央直接到地方的资金管理里,要求地方财政部门收到指标后 5 天里把钱拨出去。
三、地方动手干:从 “纸上计划” 到 “田里实效”
各地很快就行动起来,把政策带来的好处变成防灾减灾的实际效果。河南周口拿到 1.2 亿元资金支持,主要搞玉米 “一喷多促”。当地想出 “财政补贴 + 保险兜底” 的新办法,农户每亩只需要自己出 5 元,就能用到价值 30 元的防控服务,预计能减少因为干旱少收的粮食超 2 万吨;黑龙江绥化,因为大豆根腐病常发生,用资金买了 200 台土壤消毒设备,在海伦、北安等主要产区搞大规模防治。用 “药剂拌种 + 土壤处理” 的办法,预计能让病害发生率降低 40% 以上。湖南岳阳,为了让洞庭湖地区洪水过后恢复种植,资金主要支持水稻补种和修育秧大棚。用 “早稻少收晚稻补” 的办法,已经完成 5 万亩完全没收成的农田改种,预计能挽回粮食损失 1.2 万吨。
四、政策往后看:建长期防灾减灾系统
这次拨钱不只是应急的做法,还是推动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好机会。财政部鼓励地方把资金和数字农业技术放在一起用。比如,在山东德州试搞 “卫星监测 + 无人机” 的监测系统,靠实时获取作物长得怎么样的数据,做到灾害预警的准确度提升 30%。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说支持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参与防灾减灾。灵山县靠培养 12 家专业的防治服务组织,做到水稻统一防治的面积占比从 35% 提到 58%,防控成本降低 20%。照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里一起承担风险的办法,以后可能会试 “中央财政 + 地方配套 + 保险赔钱” 的多种办法凑钱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现在正是秋粮长产量的关键时候,11.46 亿元资金及时投进来,就像一场 “及时雨”,浇在大片农田上。从黄淮海平原到长江中下游,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南丘陵地带,各级政府都带着 “时刻不放心” 的责任感,把每一分钱都变成防灾减灾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