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后期遇到连续雨天怎么办?应急处置与减损技术指南来啦!
- 种植技术
- 2天前
- 13热度
前年邻居种了几亩花生,眼看就到 8 月中下旬,花生进入饱果期,再等一个月就能收获了,结果遇上连续半个月的阴雨天气。最后挖出来一看,好多花生荚果烂了、发了霉,根部也泡得腐烂,产量直接减了快三成,心疼得不行 —— 这就是花生后期遇连阴雨的 “致命伤”!花生从 8 月中下旬到 9 月,也就是饱果期到收获期,正是积累养分、让荚果长饱满的关键时候。这个阶段要是碰上连续下雨,麻烦就扎堆来:田里积水排不出去,土壤里没氧气,花生根会烂,荚果容易发霉,甚至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不光产量降了,品质安全也没保障。那么,花生后期遇到连续雨天怎么办?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连续阴雨对花生的危害机制
田间积水导致沤根:土壤含氧量下降,根系呼吸受阻,活力丧失,植株早衰;
荚果霉变与腐烂:高湿环境促使镰刀菌、曲霉菌等病原滋生,尤其黄曲霉在25–30℃、湿度>85%条件下极易产毒;
收获延迟引发芽果:成熟荚果在湿土中吸水萌发,形成“芽花生”,商品价值丧失;
机械下田困难:土壤过湿导致收获机械无法作业,延误最佳收获期。
二、雨前预防与雨中应急措施
强化排水系统(雨前关键):在汛期来临前,务必清理并加深田间“三沟”(腰沟、畦沟、围沟),确保沟沟相通、排水通畅。畦面应呈龟背形,利于雨水快速排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建议,花生田排水沟深度应不低于30厘米,雨后24小时内田面无明水(资料来源:《花生抗涝减灾栽培技术规程》,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2022年)。
雨中巡查与应急排水:降雨期间每日巡查,发现沟渠堵塞立即疏通。对低洼易涝地块,可临时启用小型水泵强排,防止积水超过12小时。
三、雨后灾后管理技术
抢排积水,中耕散墒:雨停后第一时间排尽田间积水,并在土壤稍干(可踩而不陷)时进行浅中耕(3–5厘米),打破板结,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恢复。切忌在土壤过湿时操作,以免造成机械压实。
科学评估,适时抢收:若花生已近生理成熟(饱果率≥70%),且预报后续仍有降雨,应果断抢晴收获,宁可稍早勿迟。收获后立即摊晾于通风干燥处,厚度不超过10厘米,避免堆捂发热。农业农村部《花生收获与干燥技术指导意见》强调:“雨后抢收的花生须在48小时内将荚果含水率降至10%以下,方可安全贮藏”(权威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年花生收获与干燥技术指导意见》)。
防霉控毒,保障质量安全:对已发生轻微霉变的荚果,应单独存放,严禁与健康花生混储。收获后可喷洒0.1%小苏打溶液或食品级丙酸钙,抑制黄曲霉生长。贮藏环境温度应低于20℃,相对湿度<70%。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明确要求,食用花生黄曲霉毒素B₁含量不得超过20 μg/kg(权威出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 29890-2023)》)。
叶面补肥,延缓早衰(仅适用于未成熟田块):若花生尚处饱果初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 + 0.1%硫酸锌溶液,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荚果充实,但需确保喷后至少有2天晴好天气。
四、长远对策:构建抗涝生产体系
起垄栽培:推广高垄(垄高15–20厘米)覆膜种植,显著提升排水能力;
选用耐涝品种:如“中花26”“豫花9326”等具有较强根系活力与抗渍性;
建设区域烘干中心:解决小农户雨后干燥难题,从产业链末端降低霉变风险。
五、结语
花生后期遇上连阴雨虽然是天灾,但只要把 “预防、排水、抢收、管理” 这四个办法一起用,完全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这里的关键是得有 “预防比补救更重要,抢时间放在第一位” 的防灾意识。雨还没来的时候,就先把田间排水的活儿做好;下雨的间隙一有空,就赶紧果断安排抢收,别耽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