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崽反复拉稀却照常吃食?别乱用药!找准原因3招解决~
- 养殖技术
- 8天前
- 25热度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新购入的仔猪出现反复拉稀但食欲未减的现象,是许多养殖户常见的困扰。不少人为此频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却收效甚微,甚至导致腹泻迁延不愈。事实上,这种症状多由“应激性消化不良”引发,其本质并非细菌感染,而是因环境、饲料或管理方式骤变所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若处理不当,不仅延误康复,还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诱发继发感染。本文将结合兽医临床实践与权威研究,系统解析病因机制,并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案。

一、猪崽子能吃还拉稀,多半是这 2 个原因
应激性消化不良:刚断奶的仔猪,消化系统本就脆弱,突然更换饲养环境、改变饲料种类,会让仔猪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这种应激会打乱肠胃的消化节奏,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饲料不能被充分消化,就会直接以稀便的形式排出,出现 “吃得多、拉得稀” 的情况。
我之前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前年冬天,我从外地引进了一批仔猪,因为运输途中保温没做好,加上回家后直接喂了干硬的玉米粉,3 天后就有一半仔猪开始拉稀。当时没意识到是应激问题,用了 3 天抗生素,结果拉稀的仔猪反而从 5 头增加到 8 头,后来调整饲养方式后才慢慢好转。
卡他性炎症:如果应激性消化不良没有及时缓解,仔猪的肠胃黏膜就可能出现 “卡他性炎症”—— 简单说,就是肠胃黏膜表层出现了轻微的炎症反应,就像人的肠胃感冒时黏膜发炎一样。这种炎症不会让仔猪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但会破坏肠胃黏膜的正常功能。比如,小肠黏膜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增多,变得稀溏;同时,炎症还会刺激肠胃蠕动加快,食物在肠胃中停留时间缩短,进一步加重拉稀。
有一次,我家的仔猪因为应激拉稀后没及时处理,后来发现部分仔猪的粪便中带有少量黏液,咨询兽医后才知道,这就是肠胃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的信号。如果这时候还继续用抗生素,只会让炎症更难恢复。
二、别乱用药!这 3 个方法,比抗生素更管用
第一步:解决应激性消化不良,首先要从 “减少应激、减轻肠胃负担” 入手。先进行分圈饲养,把 10 头仔猪分成 2 个圈,每个圈 5 头,保证每头仔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拥挤应激。然后,逐步换料,先把养殖场带来的剩余饲料和自家饲料按 7:3 的比例混合喂养,之后每天减少 10% 的旧饲料、增加 10% 的新饲料,用 7 天时间完成换料,让仔猪的肠胃有适应过程。最后,控制喂食量,暂时把每天的喂食次数从 3 次减少到 2 次,每次喂食量比平时减少 1/3,避免仔猪因吃太多加重肠胃负担。
第二步:调整饲养的同时,还要给仔猪补充 “微生态制剂”,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修复消化功能。比如乳酸菌素片、益生素,每天给每头仔猪喂 2 片乳酸菌素片(磨成粉拌在饲料里),或者在饲料中添加 0.5% 的益生素,连续喂 5-7 天。这类药物能增加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繁殖,改善肠道环境。我之前有批仔猪拉稀,用了 5 天益生素后,粪便就从稀溏变得成型了。
第三步:虽然不建议用抗生素,但如果仔猪拉稀时间超过 5 天,或者粪便中出现黏液、血丝,可能存在细菌性继发感染,这时候可以适当用 “化学类抗菌药”,但一定要注意 “选对药、控剂量”。可以用诺氟沙星:按照每公斤体重 10 毫克的用量,拌在饲料里喂,每天 2 次,连续喂 2-3 天。或者环丙沙星,用 0.5% 的环丙沙星溶液给仔猪饮水,每天 1 次,连续饮 3 天。
三、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 2 个细节要做好
其实,仔猪刚买回来时,只要做好预防,就能避免拉稀问题。我现在引进仔猪,都会提前做好这 2 件事:
提前准备 “过渡环境”:在仔猪到家前 1 天,把圈舍温度控制在 26-28℃,铺上干燥的垫草,还会在圈舍里放几个玩具(比如干净的塑料瓶),减少仔猪的陌生感;
“缓应激” 套餐不能少:仔猪到家后,先让它们喝 1 小时的温水(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2 小时后再喂少量原来的饲料,之后再逐步换料。
四、结语
养猪是个 “细致活”,遇到仔猪拉稀别慌,先判断是不是应激或卡他性炎症,别盲目用抗生素。如果大家还有其他仔猪养殖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经验,把猪养得更壮实!
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2022). 《仔猪应激与肠道健康调控技术手册》.
农业农村部. (2023). 《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技术指南》.
李强等. (2023). “微生态制剂在仔猪应激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畜牧与兽医》, 55(5), 78–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20年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