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丛矮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如何综合防治?

种小麦的老乡都清楚,要是前期没防到位,到了后期要么麦子出苗稀稀拉拉,要么地下虫子啃根、麦子还染病,不光得一遍遍打药,最后收的麦子还得少不少。其实小麦防病虫害,关键就在于 “提前动手”, 从选地块到整土地,把这2步做好了,就能把大部分麻烦挡在田外头,让小麦打从出苗起就比别人的长得好,下面跟着小编去了解下吧!

一、从根上减少病虫害,不花钱还高效​

合理轮作:小麦连作会让土壤里的病原菌,比如纹枯病、根腐病病菌和地下害虫,比如蛴螬、蝼蛄越积越多,轮作就能 “断它们的粮”。​轮作搭配和大豆、玉米、棉花轮作最好,轮作 1-2 年,土壤里的病虫基数能减少一半以上。​

深翻改土:长期浅耕会形成 “犁底层”,地表下 15-20 厘米的坚硬土层,不仅小麦根系扎不深,还成了地下害虫的 “避难所”,深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播前整地时,用旋耕机深翻 25-30 厘米,把犁底层打破;翻地时能把藏在土壤深处的蛴螬、金针虫翻到地表,要么被鸟吃掉,要么被太阳晒死,害虫数量能减 30%;​

清干净 “杂草和自发麦苗”:田间、地边的杂草和去年没清理的掉在田里的麦粒长出来的苗,是蚜虫、红蜘蛛的 “寄主”,还会传播病害,所以要及时清理。建议播前 10-15 天,把田埂、地边的杂草连根拔了,田里的自发麦苗也要铲干净,集中晒干烧掉。​

适期适量播种:播种时间太早或太晚、密度太大,都容易招病虫,建议华北地区10 月上中旬播种,黄淮地区 10 月中下旬。每亩播量控制在 10-12 公斤,别播太密 ,密度大了通风差、湿度高,白粉病、锈病容易找上门,还会让小麦长得细弱,抗虫能力差。​

二、前茬虫多?给土壤 “消消毒”​

选对 “用药时机”:别等播种后再用药,要在 “播前旋耕整地时” 施药,这样药剂能和土壤充分混合,覆盖害虫活动的土层。先把药剂和干细土混合均匀,撒在地表;然后用旋耕机浅耕 10-15 厘米,让药剂和土壤混在一起,形成 “药剂层”,地下虫爬过时就会接触到药。​

选对 “药剂”:不用选太复杂的药,常见的颗粒剂就很好用,成本低还安全。辛硫磷颗粒剂,每亩用 2-3 公斤(5% 含量的),对蛴螬、蝼蛄、金针虫都有效,还能兼防小麦蚜虫。要是地下虫特别多,就用 3% 毒死蜱颗粒剂,每亩 3-4 公斤,杀虫效果更强,但要注意别和种子直接接触,必须和土混匀,避免烧种。​

也能 “混肥料施”:要是播前要施基肥,可把药剂和肥料混在一起施,省得单独撒药,把颗粒剂和复合肥、有机肥拌匀,用施肥机施到土壤里,然后翻耕

总结一下:其实防小麦的病虫害,最核心的就是 “提前防”。第一步先靠种地的日常操作打基础,比如选块好地、跟其他庄稼轮着种,先把田里的虫子和病菌数量压下去;第二步再给土壤撒药补漏洞,特别是那些连着好几年都种小麦的地,更得这么做。把这2步做好了,小麦出苗会更齐、更壮实,到了后期不用老打药,既省了买农药的钱,最后收的麦子还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