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水稻 “喊渴” 又 “怕晒”?三招管好稳增产

近期北方持续高温晴热,南方更是出现 35℃以上的 “桑拿天”,田里的水稻开始 “闹情绪”:叶片打卷、灌浆变慢,严重的甚至出现穗颈干枯。不少农户发现,同样的品种,高温天管理不到位,每亩能减产一二百斤。其实高温对水稻的影响虽大,只要抓好关键管理,就能减少损失还能促增产。今天就来讲讲高温晴热天气下,水稻田间管理的三个核心招数。​

第一招:把水浇对,给水稻 “降降温”​

高温天水稻最 “怕渴”,水分不仅是 “饮料”,更是 “降温毯”。田间水分管理得好,能让稻株周围温度降低 3-5℃,直接减少热害。​正在抽穗或灌浆的稻田,保持 10-15 厘米的水层,让水稻根系 “泡” 在凉水里,同时水层能反射阳光,避免稻穗被强光直射。浇水时间选在早上 8 点前或傍晚 6 点后,别在中午高温时浇水,防止水温骤升刺激根系。​还在分蘖的稻田,别一直泡深水,不然会闷坏新根。可以灌 5 厘米水,等自然落干到田面微裂时再补水,这样既保墒又透气,促进根系下扎,让稻苗更 “抗晒”。​

第二招:补对养分,给稻株 “加能量”​

高温会加速水稻养分消耗,就像人在酷暑天要多吃 “营养餐”,稻苗也得及时补营养,才能扛住高温、顺利灌浆。每亩用磷酸二氢钾 100 克加尿素 50 克,兑水 50 公斤,在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喷在叶片上。这两种肥料能增强叶片韧性,减少水分蒸发,特别是灌浆期喷施,能让稻粒更饱满,千粒重增加 1-2 克。高温易导致水稻茎秆细弱,后期容易倒伏,孕穗期每亩撒施氯化钾 10-15 公斤,顺着田埂边撒边退,让肥料随水渗透到根区。钾肥就像给稻秆 “打钢筋”,既能抗高温,又能防倒伏。​

第三招:盯紧病虫害,别让 “小虫子” 抢收成​

高温晴热天,水稻病虫害容易 “爆发”。稻飞虱、二化螟喜欢高温繁殖,稻瘟病、纹枯病也会趁虚而入,一旦蔓延,减产更严重。​稻飞虱这种虫子扎堆在稻株基部吸食汁液,高温天几天就能繁殖一代。发现叶片有黄白色斑点,赶紧用噻虫嗪喷雾,重点喷稻株下部,每亩用药 30 毫升,兑水 30 公斤,早晨带露水喷效果更好,能把虫子 “闷” 死在叶鞘里。抽穗期遇到连续 35℃以上高温,水稻抗病性下降,穗颈容易变黑腐烂。在抽穗前 3 天,每亩用三环唑 100 克兑水喷雾,像给稻穗 “穿防护衣”,能有效预防。如果已经出现病穗,及时补喷一次,减少扩散。​

还有,高温天稻田里的杂草长得也快,可每亩用氰氟草酯乳油 50 毫升兑水喷雾,选无风的傍晚喷,既除杂草又不伤害稻苗。​其实高温天种水稻,核心就是 “保水、补养、防害”。看似简单的三招,做好了就能让水稻在酷暑里 “稳住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