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鲟鱼不用愁!从选塘到管理,5 步教你轻松养,长得快~

不少养殖户觉得鲟鱼 “金贵难养”,其实只要摸透它的习性,把 “选塘、清塘、放苗、喂养、管护” 这几步做对,鲟鱼也能长得壮、少出问题。今天就把鲟鱼养殖的关键技巧拆解开,新手也能照着做。​

一、先选好塘,鲟鱼住得舒服,才好长​

1.池塘不大不小、不深不浅才合适​。池塘选 5-15 亩的最合适,太小了水质容易脏,太大了不好管理;水深得有 2.5-3 米,这样水温变化小,鲟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夏天也能避暑。​

2. 黑壤土最好,淤泥别太多​。土质首选黑壤土 ,这种土不黏不松,保水效果好,还能让塘里的有机物顺利分解;塘底要平,而且淤泥得少,控制在 10 厘米以下就行,淤泥多了容易滋生病菌,还难调控水质。​

3. 水要清、氧要足​。池塘得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水要干净没污染,保证养殖时能随时加水;最重要的是,水里的溶氧量得在 5 毫克 / 升以上,鲟鱼缺氧容易出大事,这点一定要盯紧。​

4.该有的别少​。进排水口得完善,方便换水;还要配水泵和增氧机,放 5-10 个饵料台,方便喂料和检查吃食情况,另外像捞网、消毒工具这些常用的,也得提前备好。​

二、提前 “培好水、备足粮”​

注水过滤:清塘一周后开始注水,进水口一定要用密网挡着,比如 80 目以上的网,别让野杂鱼、鱼卵跟着水混进塘里;​

施基肥养水:鱼种下塘前 3-4 天开始施肥,有两种方法可选:​

有机肥:每亩泼 200-250 公斤人粪尿,或 400-500 公斤鸡鸭猪粪,记得要提前腐熟好,不然会烧水、发臭;​

化肥:每亩用氮肥和磷肥各 5-7.5 公斤,兑水溶解后全池泼洒,能快速培养水里的浮游生物,给小鱼苗当天然饵料。​

三、选好苗、放对方法,成活率高​

选优质苗:挑鲟鱼苗要看体型匀称、鳞片完整、游动有活力,别选蔫蔫的、有伤口的苗;​

定好密度:根据鱼苗大小确定放多少,别太密,也别太稀;​

巧混养:想混养的话,只能选鲢鱼、鳙鱼这种滤食性鱼,绝对不能混草鱼、鲤鱼这类跟鲟鱼争饵的品种;​

放苗步骤:先放几尾鱼 “试水”,1-2 小时没异常,再把鱼苗用 2%-3% 的食盐水泡 10 分钟左右,最后轻轻放进塘里,别直接倒,避免伤苗。​

 四、喂对、管好,鲟鱼长得快​

1. 喂饵:主要喂鲟鱼专用配合料,营养得够 ,蛋白质占 40% 左右,脂肪 9% 左右,碳水化合物 30% 左右,还要有适量维生素、矿物质;饲料颗粒大小要跟鲟鱼口径匹配,小鱼喂细颗粒,大鱼喂粗颗粒;每天喂 4-6 次,具体量看天气、水质、鱼的大小和密度,一般白天喂 1/3,晚上喂 2/3;​

2. 水质:鲟鱼跟普通鱼不一样 ,普通鱼缺氧会浮头,容易发现;鲟鱼待在池底,缺氧时不会浮头,直接肚皮朝上昏迷,甚至死亡,一旦出事损失大。所以得做好定期监测水质,尤其是溶氧量和 pH 值,还要常换水,每次换 1/3 塘水,保持水 “清爽”。增氧机别省,阴天、晚上要开,保证水里有足够氧气。​

3. 提前防,别等生病才治​。每半个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一次;​每 20 天喂一次药饵,比如加了维生素或中药的饲料,增强鲟鱼抵抗力;​每天巡塘,观察鲟鱼的游动、吃食情况,发现鱼不动、不吃食,或者有烂鳍、烂鳃,赶紧检查,及时用药,做到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鲟鱼不算难养,关键是把 “选塘、清塘、放苗、日常管理” 的细节做透 —— 给鲟鱼选个好环境,喂对饲料,盯紧水质和水温,提前防病害。只要按这些方法做,鲟鱼就能顺利长大,长得壮实、品质好,最后上市时能卖个好价钱,养殖收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