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秋培健壮鱼苗长得快?秋季培育健壮鱼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 养殖技术
- 1天前
- 7热度
秋季对鱼苗来说,既是长身体的 “黄金期”,更直接关系到冬天能不能活下来、明年能收多少成鱼,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我前几年在塘里养过鲤鲫的夏花鱼苗,对这个阶段的好处太有体会了。这时候水温大多在 20-28℃,不冷不热刚好,水里的氧气也足,鱼不容易生病,鱼苗吃起东西来特别猛。要是这时候管得好,比如按时喂高蛋白的饲料、定期给塘水消毒,像鲤鲫这类鱼苗,能从刚开始的 3-5 厘米,硬生生长到 8-12 厘米,后来冬天哪怕降温,也没怎么死鱼。
但要是偷懒不管,后果真的挺惨。有次我忙别的事,没及时给鱼苗加喂饲料,也没检查水质,结果到深秋的时候,鱼苗一个个瘦得跟细棍似的。那年冬天刚下了场小雪,塘里就开始有死鱼,捞起来一看,要么是冻伤了,要么是水里缺氧憋死的,最后损失了快一半,后悔得不行。那么,怎样秋培健壮鱼苗长得快?下面一起去了解下吧!

一、科学投喂:足量、优质、精准
秋季水温高、代谢快,鱼苗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5%–8%。此期营养供给直接决定其脂肪储备与肌肉发育,是越冬能量基础。
饲料选择与搭配:应选用粗蛋白含量高(鲤鲫苗≥36%,草鱼苗≥32%)、易消化、适口性好的优质配合饲料。避免使用霉变、结块或低质饲料。可适当搭配鲜活饵料(如水蚯蚓、枝角类)或发酵豆粕,提升诱食性与肠道健康。
投喂策略:投喂量建议每日投喂3–4次(8:00、11:00、14:00、17:00),总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根据天气、水温、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方式建议采用“慢—快—慢”投饵法,观察鱼群抢食情况,以80%鱼苗吃饱游离为度,避免残饵污染水质;还要注意营养强化,每10–15天在饲料中添加1次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连续投喂3–5天,增强鱼体免疫力。
二、水质调控:稳水、增氧、防老化
“养鱼先养水”,秋季昼夜温差大,易引发水体分层、底层缺氧、藻类老化,导致鱼苗应激甚至死亡。
定期加注新水: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10–15厘米,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5–30厘米。加水宜在清晨进行,避免温差过大。北方地区10月下旬后停止加水,防止水温骤降。
增氧与搅水: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3小时,打破温跃层,促进上下水体对流;阴雨天或凌晨提前开机,防止缺氧浮头。江苏滆湖某示范渔场采用“晴天中午曝气+凌晨预防开机”模式,鱼苗秋季成活率达95%以上。
调节pH与改良底质:保持池水pH在7.5–8.5之间。若pH偏低,可每亩泼洒生石灰10–15公斤;若底泥发黑发臭,可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或芽孢杆菌类底改剂,氧化有机废物,抑制有害菌繁殖。
三、病害防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秋季虽病害较少,但寄生虫(车轮虫、指环虫)和细菌性烂鳃、肠炎仍时有发生,需早防早治。
定期消毒与杀虫:每15天用聚维酮碘(0.3–0.5 ppm)或二氧化氯(0.2–0.3 ppm)全池泼洒一次,杀灭水体病原;发现鱼体黏液增多、游动异常,镜检确诊后及时杀虫(如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0.7 ppm)。
食场消毒:在投饵区悬挂漂白粉袋(每袋250–300克,3–5天更换),局部消毒,防止病从口入。
越冬前筛选与并塘: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将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鱼苗并入深水越冬池(水深≥1.8米),剔除病弱个体。并塘前停食1天,操作轻柔,减少应激。
四、结语
要想把鱼苗养得壮、不怕折腾,关键得注意这几件事。首先注意别瞎喂,得按鱼苗大小选对饲料,喂够量也别喂多浪费,这样鱼苗才能长结实,抵抗力才强;其次,科学调水稳环境,水是鱼苗的 “家”,得常看看水质清不清、氧气够不够,该换水就换水,该增氧就增氧,让鱼苗住得舒服。还要综合防控保健康,提前做好防病防虫的准备,比如定期给鱼塘消毒、发现病鱼及时处理,别等生病蔓延开才着急。
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淡水鱼苗秋季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比研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2023年
权威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