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大棚能套种草莓吗?必须满足哪四个关键条件?

现在大棚种植都往集中高效的方向发展,这种套种模式特别受农户关注,葡萄主要在夏秋结果,冬天到早春大棚里的空间和时间都闲着;而草莓是高价值水果,刚好能在冬春上市填补市场空白。从理论上来说,两者一个占夏秋、一个占冬春,生育期错开,空间上还能互补,套种的潜力很大。但实际种的时候要是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出问题:草莓和葡萄抢光照,水肥需求不一样会冲突,还可能互相传染病虫害,最后两边都没收成。那葡萄大棚套种草莓,到底得满足哪四个关键条件呢?

一、空间与光照:草莓必须位于葡萄架下光照充足区

葡萄多采用“V形架”“高宽垂”或“飞鸟架”等整形方式,行距通常达2.5—3.5米,行间存在较大空地。草莓需种植在葡萄主蔓下方以外的行间区域,避免被密集叶幕遮挡。草莓为喜光作物,日均光照时长需≥6小时,光强不低于15,000 lux,否则易导致徒长、花芽分化不良、果实小而酸。

实践表明,在南北走向大棚中,将草莓定植于距葡萄主干60—80厘米外的行间,利用上午或下午侧光,可满足基本光合需求。若采用透光率高的PO膜,并定期清洁棚膜,11月至翌年3月草莓仍可获得有效光照。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023年在浦江葡萄园试验显示,合理布局下套种草莓的叶绿素含量与单作无显著差异,始花期仅推迟5天。

二、生育期错峰:草莓采收结束,葡萄尚未进入旺长期

成功的套种必须实现时间上的无缝衔接:

草莓定植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利用葡萄采收后清园期);

草莓采收期:1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

葡萄萌芽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北方)至2月下旬(南方);

草莓清茬时间:不迟于4月20日,确保葡萄展叶前腾出空间。

若草莓采收过晚,将与葡萄新梢生长期重叠,不仅争夺光照养分,还因频繁进出棚室影响葡萄萌芽整齐度。江苏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明确建议:“草莓必须在葡萄伤流期结束前彻底清园,避免根系干扰与湿度叠加”。

三、水肥与根系管理:独立系统,避免交叉干扰

葡萄与草莓根系分布不同(葡萄深达60 cm以上,草莓仅15—20 cm),但若共用滴灌系统,极易导致水肥失衡。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灌溉与施肥体系:

草莓采用高架基质栽培或地面覆膜畦栽,铺设单独滴灌带;

葡萄滴灌管位于行内主干下方,草莓滴灌带位于行间;

草莓需高氮高钾,葡萄休眠期需控水控肥,两者营养方案不可混用。

尤其注意:草莓忌氯,而部分葡萄复合肥含氯,若共用肥料可能造成草莓生理障碍。建议草莓使用专用全价水溶肥,葡萄休眠期停止追肥。

四、病虫害防控:严防交叉感染,杜绝共生病原

葡萄与草莓虽无直接共生病害,但存在间接传播风险:灰霉病:两者均为高感作物,棚内湿度过高时易交叉爆发;蚜虫、蓟马、红蜘蛛:可在两种作物间迁移为害;

土壤病原菌(如镰刀菌):若草莓连作,可能加重葡萄根腐病风险。

防控措施:草莓采用脱毒苗,杜绝病毒病源、棚内悬挂黄板、蓝板监测虫情、严格控制湿度,上午通风排湿,避免傍晚浇水、草莓清茬后彻底清园,深翻晒垡或进行土壤消毒。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与草莓体系联合指出:“套种模式下,病虫害监测频率应提高至每周1次,发现病株立即清除,防止扩散”。

结语

葡萄大棚套种草莓可不是简单 “见缝插针”,核心是对空间、时间、水肥、植保四大系统的精细调度搭配。现在土地资源紧张,大家都想让大棚实现周年收益,这种套种模式的经济价值很突出,但有个关键前提:必须以葡萄为主、草莓为辅,严格守住草莓清茬时限,绝对不能粗放管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实现 “一棚双收、稳产高效” 的理想目标!

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葡萄园冬季套种草莓光环境适应性研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资料来源:《江苏省葡萄园套种技术指导意见(2024版)》,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权威出处:《设施果树与浆果套种病虫害协同防控技术要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