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如何选择优质鸡苗?五大核心标准助你避开劣质苗!

鸡苗质量是养鸡成功的关键,优质鸡苗成活率高、长得匀、抗病强,还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出栏重或产蛋率,直接影响养殖收益。但市场上鸡苗来源五花八门,不少小作坊孵化场为了省成本,用劣质种蛋、不按规定做免疫、管理粗糙,导致鸡苗带病菌、体质弱,让养殖户 “辛苦养殖却赚不到钱”,所以选鸡苗绝不能只看 “便宜”。那养殖场到底该怎么挑选优质鸡苗呢?

一、品种匹配:根据养殖目标选择适宜品系

优质鸡苗首先必须“对路”。不同养殖模式对应不同品种:

快大型白羽肉鸡:如罗斯308、科宝、AA+,适合42—45日龄出栏的规模化肉鸡场;

黄羽肉鸡:如岭南黄、麻黄鸡、三黄胡须鸡,适合60—120日龄放养或半放养,风味更佳;

蛋鸡:如海兰褐、罗曼粉、京红1号,产蛋率高、高峰期长,适合集约化蛋鸡场。

选苗前必须明确自身养殖周期、市场定位与设施条件。例如,快大型肉鸡虽长得快,但对温控、通风、防疫要求极高,不适合小散户粗放饲养;而优质黄羽鸡生长慢,但抗逆性强,更适合生态养殖。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强调:“品种错配是小养殖场失败的首要原因,选苗先选‘对’,再选‘优’”。

二、外观与活力:现场查验雏鸡质量

优质鸡苗应具备以下外观与行为特征(以1日龄为例):

绒毛:干净、蓬松、色泽一致,无潮湿、粘连或污斑;

脐部:愈合良好,无出血、硬结或蛋黄外露;

眼睛:明亮有神,无流泪、眼睑粘连;

脚爪:饱满温热,无干瘪、脱水;

活力:反应灵敏,叫声清脆,抓握时挣扎有力;

均匀度:同一批鸡苗个体大小、体重差异不超过10%。

劣质鸡苗常表现为:绒毛湿乱、脐部发炎、腹部膨大(卵黄吸收不良)、站立不稳、叫声嘶哑,此类鸡苗即使低价也不应接收。

三、供应商资质:选择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正规场

鸡苗来源必须可追溯、可监管。养殖户应优先选择具备以下资质的种禽场或孵化场:

持有省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核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或无疫小区认证;

提供完整的鸡苗档案,包括品种、父母代周龄、免疫记录、检疫证明。

农业农村部《家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范(2022年修订)》明确规定:“商品代鸡苗必须来自具备SPF(无特定病原)或核心育种场背景的父母代种鸡群,并实施马立克氏病等关键疫病的1日龄免疫”。

四、健康与疫病检测:确保无垂直传播疾病

优质鸡苗必须经过严格的健康筛查。正规种禽场应做到:

父母代种鸡群定期检测禽白血病(ALV)、鸡白痢(Pullorum)、支原体(MG/MS)等垂直传播病原;

孵化过程实施马立克氏病(MD)疫苗1日龄皮下注射;

出雏前进行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等活疫苗喷雾免疫(根据日龄需求);

提供官方《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批次检测报告。

养殖户可要求查看近期第三方检测报告(如SGS、中农威特等机构出具),重点确认ALV-P27抗原、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80%以上的雏鸡早期死亡与垂直传播病原有关,选苗即选健康”。

五、运输与到舍管理:最后一公里决定成活率

再优质的鸡苗,若运输不当也会功亏一篑。优质供应商应做到:

使用专用雏鸡运输车,配备温控(28—32℃)、通风系统;

运输时间控制在12小时以内,夏季避开高温时段;

雏鸡盒打孔均匀,每盒装量适中(通常80—100只/盒),避免挤压;

到场后立即清点、分群、饮水(可添加葡萄糖+多种维生素)。

养殖户应在鸡苗到场后24小时内观察:优质苗群体安静、分布均匀、饮水积极;若出现扎堆、尖叫、拒食,则可能经历冷热应激或运输损伤。

结语

选优质鸡苗不只是养殖成功的起点,更是疫病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现在养鸡行业正往标准化、生物安全化转型,养殖户得丢掉 “只看价格” 的旧思维,转而从 “质量、服务、可追溯” 三个维度综合评估鸡苗。只有从源头把好鸡苗质量关,才能为后续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经济效益打下扎实基础!

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中国肉鸡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24)》,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

权威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家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范(2022年修订)》

资料来源:《家禽垂直传播疫病防控技术指南》,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