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有啄癖症怎么办?
- 养殖技术
- 22小时前
- 6热度
在养鸡场里,鸡群互相啄毛、啄肛门的问题越来越常见。这种“啄癖”不仅导致死伤率上升,还让产蛋量下降、饲料浪费增加,直接拉低养殖效益。深入探究啄癖成因可见,其本质是密集环境下光照、密度、营养与环境丰富度失衡引发的 “行为异常”,而若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明白它背后的原因,通过科学干预的方式让鸡群回复健康的行为模式。
一、为什么鸡会互相啄?
啄癖不是鸡的天性,而是饲养环境出问题的信号。在自然环境下,鸡每天要花大量时间觅食、沙浴、梳理羽毛。但在拥挤的鸡舍里,这些天性被压抑,鸡群无处发泄,最终通过互相啄咬来释放压力。
常见的光照太强、鸡舍太挤、营养不均衡、环境单调,都是诱发啄癖的主要原因。比如光线过强会让鸡烦躁,空间不足会导致争斗,缺乏某些氨基酸时鸡会啄毛补充营养,而单调的环境会让鸡因为“无聊”而开始啄同伴。
二、解决方法有哪些?
调整光照:因为光照过强或光照制度不合理是引发啄癖的重要一点,光照过强或者过长会刺激鸡群神经系统兴奋,导致活动量增加、攻击性增强,进而诱发啄癖。因此, 养殖户们需要把鸡舍光线调柔和,改用暖黄色灯光,避免直射。雏鸡期光线要暗些(10-15勒克斯),产蛋期也不超过20勒克斯。
控制密度:饲养密度过高则是啄癖发生的基础原因,若是密度比较密集,鸡群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进行沙浴、梳理羽毛等行为,长期下来会导致鸡群对同类羽毛、肛门等部位产生 “视觉刺激”,进而诱发啄食行为。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保证每只鸡有足够空间,笼养蛋鸡每只至少450平方厘米,平养肉鸡随生长逐步降低密度。
营养供给不均衡:营养供给不均衡是啄癖发生的内在原因,当饲料中蛋白质不足时,鸡群会通过啄食羽毛获取角蛋白,导致啄羽行为频发;维生素缺乏,则会影响鸡群神经系统功能与皮肤健康,使鸡只出现烦躁不安、皮肤瘙痒等症状,进而引发啄癖。因此,饲料要确保营养全面,保证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充足,及时补充B族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等等。
丰富环境:鸡每天除采食、饮水外无其他活动可做,长期的单调环境会引发鸡群焦虑、抑郁,进而通过啄癖等异常行为寻求刺激,使得啄癖症频发。因此,在鸡舍设置栖架让鸡登高,放置沙盆供其沙浴,悬挂彩条或草束吸引注意力,这些简单的措施能显著减少啄癖。
三、日常管理也要细致
一旦发现啄癖要及时处理,需要立即隔离有攻击性的鸡,避免其继续攻击其他鸡只,及时对受伤鸡进行伤口处理,防止感染,待伤口愈合后再逐步放回大群。
建议养殖户们后续固定饲养流程,减少突发声响惊扰鸡群,每天至少巡查 2 次,及时发现早期啄癖迹象,如个别鸡只羽毛脱落、肛门红肿,尽早干预。
此外,可以通过悬挂玉米瓶等方式引导鸡的啄食行为,这样可以转移其对同类羽毛的注意力。
四、总结:好环境出好效益
解决啄癖问题,核心是为鸡创造符合天性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饲养环境、优化饲料配方、加强日常管理,不仅能减少啄癖,还能提升整体养殖效益。随着行业发展,关注鸡群福利的养殖场将更具竞争力。对养殖户来说,从调整光照、控制密度这些基础措施做起,逐步改善饲养条件,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