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种植期间草害和药害严重怎么办?
- 种植技术
- 17小时前
- 5热度
土豆种得好不好,关键看苗期。这个阶段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两个问题,就是杂草疯长和除草剂药害。杂草会跟土豆苗抢养分、抢阳光,而除草剂如果用不好,反而会伤了土豆苗。这两件事处理不好,产量可能直接减三成。但是种植户们无需过于担忧,本文将结合土豆种植实践,系统分析草害危害与药害成因,提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为种植户化解 “双害难题” 提供参考。
一、杂草和药害,危害到底有多大?
苗期的土豆苗比较脆弱,经不起折腾。地里杂草一多,养分水分就被抢走,土豆苗容易长得又慢又弱。更麻烦的是,有些杂草还是病虫害的“窝点”,比如藜草、苋菜容易招蚜虫,还会传染病毒病。
除草剂如果用不对,危害更直接。选错了药,或者打药时飘到土豆苗上,叶子可能卷曲、长斑,甚至整株死掉。有些种植户心急,为了除草加大药量,结果土豆苗中了药害,反而更长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二、问题出在哪儿?
首先是除草时机没抓准。很多人等到草长高了才打药,那时杂草根深叶厚,不好除,而且已经对土豆苗造成了影响。最佳打药期是杂草3-5片叶子的时候,这时候草小根浅,对除草剂敏感性高,效果好。
其次是药没选对。土豆是阔叶作物,不能用杀阔叶草的除草剂(比如2,4-D丁酯),否则会连土豆苗一起伤到。有些种植户不看说明,或者听信“特效药”,将多种除草剂随意混合使用,会增加药剂毒性,提高药害发生风险,结果适得其反。
还有打药操作不规范。风大时打药容易飘移,药量控制不准,导致除草剂雾滴随风飘移至邻近土豆田,喷头太高或设备出问题,也会增加雾滴飘移距离,都会导致药害。
三、怎么解决?三步走,安全又高效
第一步:抓住两个关键时期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用封闭除草剂(比如乙草胺)在土壤表面形成药膜,阻止杂草发芽,此阶段防控可减少苗期杂草发生量 。但是需注意,封闭除草需在土壤湿润条件下进行,若播种后干旱,应先浇水再施药,确保药剂活化。
苗后3-5叶期:趁杂草还小,选用对土豆安全的除草剂(比如精喹禾灵)定向喷雾,这时候除草事半功倍。若田间存在少量阔叶杂草,可人工拔除,避免使用阔叶除草剂。同时,需定期巡查田间,对封闭除草不彻底的地块,及时补施苗后除草剂,避免杂草成势。
第二步:学会科学选药
匹配品种:不同土豆品种对药的耐受度不同,用药前先了解品种特性,可先进行小面积试药,在地块一角按推荐剂量施药,观察 3-5 天,若土豆苗无异常反应,再大面积使用。
匹配草相:根据地里主要杂草类型选药,禾本科杂草用精喹禾灵,莎草用灭草松。
匹配时期:苗前用封闭药,苗后用苗后药,别搞混。注意:严禁在土豆现蕾后使用高毒除草剂,防止药剂影响结薯。
第三步:规范打药操作
看天气:选无风或微风天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最佳施药时间为上午 9 点前或下午 5 点后,此时气温适宜、风力小,可减少雾滴飘移与蒸发。
调设备:用扇形喷头,离地30-40公分,保证喷雾均匀,保证每亩施药量准确,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局部药量过大。
控药量:按推荐剂量用药,不随意加量。打完药彻底清洗喷雾器,先用清水冲洗 3-4 次,再用碱性水(如肥皂水)浸泡 1-2 小时,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残留药剂污染下一次使用的药剂。
如果不小心发生药害,及时补救:轻微药害可以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缓解;严重的话只能拔掉重种。
四、总结:科学管理是根本
解决草害和药害,关键在预防。抓住除草时机、选对药、规范操作,就能大大降低风险。现在也有更环保的方法,比如覆盖除草膜或者使用生物除草剂,适合有条件的地块尝试。对大多数种植户来说,从基础做起最实际:勤观察、抓时机、按说明用药。把苗期管理做好了,土豆的产量和品质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