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到 “智能”!智慧农机、智能监测、精准作业齐发力,重塑农业生产新图景!
- 农业科技
- 13天前
- 12热度
在广阔的中国土地上,传统农业正在经历一场从来没有过的变化。当传统的种地方式遇上先进的 “黑科技”,一幅从 “会” 种田到 “慧” 种田的新画面正慢慢展开。
一、智慧农机:农田里的 “钢铁侠”
在陕西宝鸡陈仓区的利民无人农场,2025 年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上,一场农业科技热闹场面精彩上演。金色的麦浪里,一支由无人农机组成的 “农机天团” 成了主角。这些无人农机可不简单,它们用 5G 网络和云端平台实时传信息,干活效率比传统方式高了 30%,用的油却少了 10%。它们带的 AI 视觉识别系统更厉害,能自己躲开田里的障碍物,在复杂的地形里也能全天干活,作业精度能到 ±2.5 厘米,特别准。
这里面,雷沃谷神 GS8188 谷物联合收获机特别引人注目。这个有 460 马力、喂入量能到 18 公斤 / 秒的 “巨无霸”,每小时能收割 50 亩以上的小麦,一天干活面积轻松超过 700 亩。它的出现,不光打破了长期以来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被国外垄断的情况,还让我国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成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二、智能监测:农田的 “贴身保镖”
在吉林磐石市取柴河镇的灵芝种植基地,一座座生态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装了很多智能传感器,它们就像不停歇的卫士,每分钟收一次温度、湿度、光照这些关键数据,还能实时把数据传到平台上。这些数据带动智能温控设备、电动卷帘等装置自己运行,精准保持灵芝生长的最好环境。
更牛的是,这个平台通过深度对接吉林省气象局的数据,用 AI 算法,能提前 72 小时准确预测极端天气,保护灵芝生长,把被动应对变成主动防护。
三、精准作业:农业生产的 “私人订制”
在山东禹城市辛店镇大李村,种粮大户孙洪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精准作业好处。他点开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水肥一体化阀门就开了,水和肥料像细雨一样精准滴到小麦根部。以前浇 1000 亩地要 7-9 个人一起干,浇一遍要 10 多天,现在用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不光浇水施肥更方便,还省了很多人力。
数字化管理还能精确算出肥料用量。以前用机器撒固体肥,一亩地要 120 斤肥料,而改造后的水肥一体化大田里用的是液体肥,跟着水浇肥,分两到三次施,不容易挥发流失,一亩地能省 30-50 斤肥料,肥料成本能省 60 元左右。同时,去掉田垄增加田地面积,100 亩地能多 8-10 亩耕地,按每亩产 1000 斤小麦算,能多赚 9600 元。
从智慧农机在田野里跑,到智能监测保护作物生长,再到精准作业实现降成本提效率,科技正用从来没有过的力量改变传统农业,不光让农业生产变得更高效、更精准,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相信在科技的持续帮助下,我国农业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