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断奶仔猪易发生的问题?
- 养殖技术
- 13天前
- 30热度
秋天对养猪人来说,是个既关键又让人操心的季节,尤其是刚断奶的小猪,特别容易出状况。天气转凉后早晚温差大,加上小猪刚离开妈妈、换了环境又改吃固体饲料,双重刺激下很容易患上 “断奶应激综合征”。要么不爱吃料,要么拉个不停,有的甚至不长肉,严重的还会生病死亡。很多养殖场一到秋天就发现,小猪成活率降了、保育期长得慢了,其实根源都是没重视秋天断奶的特殊性。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说,秋天断奶的小猪到底面临哪些难题,又该怎么科学解决!

一、为啥秋天断奶风险更高?多重麻烦凑到一起了
首先是温差太大,一天里温度能差 10℃以上。小猪还小,体温调节能力弱,稍微一受凉就容易出问题;其次是空气干燥,小猪呼吸道黏膜容易受损,细菌病毒就好趁机钻进身体;
再者,要是通风没做好,圈舍里还容易出现 “低温高湿” 的情况,潮湿加上冷,特别容易让小猪拉肚子;
另外,夏秋交替时母猪的身体状态不稳定,奶水质量会下降,小猪断奶前没打好基础,后续就更难养。所以说,秋天给小猪断奶绝不是 “换个地方喂料” 这么简单,得从头到尾精细调控,才能少出问题。
二、秋天断奶的小猪,常遇到这 4 个典型问题
1.断奶后拉肚子:最常见也最危险
从生理上来说,小猪断奶后消化酶分泌会减少,尤其是分解乳糖的酶,没消化的乳糖在肠道里发酵产酸,会打乱肠道里的酸碱平衡;从病原上来说,大肠杆菌、轮状病毒这些 “坏东西” 会趁小猪虚弱的时候找上门;从环境上来说,低温会让小猪肠道蠕动变慢,再加上圈舍地面又冷又湿,小猪肚子受凉,拉肚子就更难避免了。
一旦拉起来,小猪很容易脱水、电解质紊乱,肠道黏膜也会受损,最后陷入 “越拉越不吃、越不吃越虚弱” 的恶性循环,处理不及时就会死亡。
2.不爱吃料,“掉队猪” 越来越多
小猪刚断奶的 24-72 小时里,吃料量常会减少 30%-50%。要是圈舍环境不舒服,或者饲料不合口味,有些小猪甚至 3 天以上不吃东西,体重不增反降。这些 “掉队猪” 不仅自己长得慢,还可能携带病菌,影响整栏小猪的健康。
3.呼吸道疾病高发
秋天空气干燥,粉尘多,加上圈舍里 “要保温还是要通风” 很难平衡,通风少了空气差,通风多了又怕冷着小猪。这种情况下,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这些病原就容易滋生,小猪会出现咳嗽、喘气、被毛乱糟糟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发展成肺炎。
4.免疫力 “空窗期” 变长,容易生病
小猪 3-4 周龄后,从妈妈奶水里获得的抗体就会慢慢减少,而它自己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断奶带来的应激又会进一步抑制免疫力,就像给小猪摘了 “保护甲”,秋天细菌病毒活跃的时候,很容易染上链球菌、副伤寒这些全身性疾病。
三、科学解决:做好这 4 件事,守护小猪健康
1.环境管理:温度稳、湿度适、空气好
精准控温:小猪刚断奶的第一周,保育舍温度要保持在 28-30℃,之后每周降 2℃就好。可以用红外灯、保温垫给小猪局部加热,不用全舍高温,这样更节能;
挡住贼风:检查圈舍门窗有没有缝隙,进风口装个导流板,别让风直接吹到小猪身上;
保持干燥:用 “干清粪 + 漏缝地板” 的方式清理粪便,别用水冲,圈舍湿度控制在 60%-70%,太潮湿容易滋生细菌;
2.营养过渡:让小猪慢慢适应新饲料
提前教槽:小猪 21 天龄前就开始喂教槽料,选那种好消化、含乳清粉、带点甜味的,小猪更容易接受;
断奶不换料:刚断奶后继续喂原来的教槽料 5-7 天,再慢慢换成保育料,别突然换料让小猪肠胃不适应;
湿拌料辅助:刚开始可以用温水把饲料调成粥状,口感更好,小猪更爱吃,也能提高采食量;
加些 “功能性帮手”:比如在饲料里加有机酸、酶制剂、益生菌、谷氨酰胺,让小猪肠胃更健康。
3.免疫与健康:给小猪补上 “保护罩”
母猪免疫要到位:母猪产前接种大肠杆菌、梭菌等疫苗,这样奶水裡的抗体更多,小猪断奶前就能获得更好的保护;
合理安排小猪免疫:别在断奶前后 3 天给小猪打疫苗,避免应激叠加,让小猪更难受;
谨慎用预防性药物:在兽医指导下,断奶后 3-5 天可以在饮水中加阿莫西林和电解质,预防细菌引起的拉肚子和脱水,但千万别滥用抗生素,优先用益生菌、植物精油这些替代方案;
4.精细管理:细节做好,问题少一半
按体重分群:把大小差不多的小猪放在一起,避免大猪欺负小猪,让弱小猪也能吃上料;
保证饮水清洁:饮水温度别低于 20℃,乳头式饮水器高度要合适,让小猪轻松喝到水;
少折腾小猪:断奶后至少 7 天内别给小猪混群、转栏,减少社交应激;
每天多巡栏:早上、中午、晚上都去看看,发现不吃料、蜷缩着不动、拉肚子的小猪,赶紧隔离护理,别等问题严重了再处理。
四、结语
秋天给小猪断奶,就像跟应激、病菌抢时间,只有把环境、营养、免疫、管理这四方面都考虑到,用系统的方法去照顾小猪,才能在天气转凉的时候,守住每一头小猪的健康和长势。当保育舍里能听到小猪均匀的吃料声、看到它们安稳睡觉的样子,就说明管理做到位了,这不仅是小猪健康的信号,更是养殖效益的坚实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