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如何防治?
- 种植技术
- 14天前
- 32热度
玉米丝黑穗病,咱们农户常叫它 “乌米”“黑疸”,在春天种玉米的地区,还有部分夏天种玉米的地方特别常见,是种传病害里的 “狠角色”。这病一旦沾上,玉米的棒子或雄穗会完全变成一团黑色粉末,这棵玉米就 100% 绝收了;更糟的是,这些黑粉散到地里,会污染土壤,明年接着危害新玉米。
最让人头疼的是:这病在玉米苗期一点症状都没有,要等到抽穗的时候才会露出来,很多农户都是 “看见黑穗才知道生病”,可这时候再想治,早就晚了。所以防玉米丝黑穗病,根本不是 “打药治” 的事儿,必须提前布局、从播种前就开始防,是场 “持久战”。那么,玉米丝黑穗病如何防治?
一、为啥丝黑穗病 “防比治重要一万倍”?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它有两个关键特点:主要靠种子传播,而且会跟着玉米生长 “钻遍全身”。病菌的孢子会藏在土壤里,或者混在种子中过冬;春天播种后,孢子会发芽,趁着玉米刚发芽、长到 3 片叶子前,从幼苗的芽或根的伤口钻进玉米里,然后跟着玉米一起长,最后在穗部长出大量黑粉。
这里有个关键点必须记牢:病菌只在 “种子发芽到 3 片叶子前” 这短短一段时间能侵入玉米。一旦玉米苗长得大一点,病菌就钻不进去了。这就意味着等玉米抽穗、看见黑穗的时候,病菌早就在玉米体内 “扎稳根” 了,根本治不了,所以防丝黑穗病,思路必须彻底转过来,别想着 “后期治”,要从源头就把病菌挡住。
二、种子处理是 “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关”
很多农户的经验证明,把种子处理好,能把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压到 0.1% 以下,又省钱又有效,是最核心的办法。
1.优先买 “包衣种子”,省事儿又靠谱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玉米杂交种,出厂时都已经做过 “包衣”—— 就是给种子裹上一层带杀菌剂的保护膜。选这种种子时,重点看标签上有没有 “防丝黑穗病”,再留意含这些成分的:
戊唑醇:这种成分能被种子吸收,药效持续时间长,防丝黑穗病的效果能到 95% 以上;
苯醚甲环唑:安全性高,不管是啥土壤环境,用着都放心;
咯菌腈:常和戊唑醇混着用,能让防效更好。
提醒一句:一定要买正规厂家的包衣种子,别图便宜买散装种子或自己留的旧种子,这些种子没做过包衣,特别容易带病菌。
2.用自留种或未包衣种子?赶紧这么处理
要是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没包衣的种子,必须按规矩用药拌种,不然风险太大:
干拌方法:每公斤种子,用 2% 的戊唑醇湿拌种剂 1-2 克,或者 6% 的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1-1.5 毫升;先把药加少量水稀释,然后均匀拌在种子上,阴干后再播种;
千万别犯这些错:不能用克百威这类高毒农药拌种,会有毒残留;拌完药的种子,别再泡水里或催芽,容易出药害,让种子发不了芽。
三、做好这些田间管理,病菌才少

光靠种子处理还不够,搭配这些农业措施,能让防效更稳,还能减少病菌产生抗药性:
1.轮着种地,让土壤里的病菌 “饿死”
丝黑穗病的孢子能在土壤里活 2-3 年。要是地里常发病,就别年年种玉米了,和大豆、土豆、油菜这些 “不是禾本科” 的作物轮着种,至少轮 3 年以上,能大大减少土壤里的病菌数量。不连作玉米,是长期防这病的基础。
2.选好种子,别让病菌 “跟着种子进地”
播种前先挑挑种子:把瘪粒、破粒,还有混在里面的黑粉都挑出去;要是自己留种,玉米抽穗时看见有 “乌米” 的病株,要赶紧拔了,别让黑粉散到地里,不然明年种子会带菌。
3.别播太早,避开 “病菌喜欢的坏天气”
病菌最喜欢低温高湿的环境,这时候最容易侵入玉米苗。常发病的地区,能稍微晚几天播种,等 5 厘米深的地温稳定在 12℃以上,土壤干湿合适了再播 —— 这样能缩短种子在 “危险环境” 里的时间,减少被侵染的机会。
4.管好田间,让玉米苗 “长得壮、抗病强”
深耕土地:播前把地耕深点,能让种子发芽快、长苗壮,缩短容易被病菌侵染的 “脆弱期”;
别种太密:玉米种得太密,地里不通风、湿度大,容易给病菌创造条件;按品种推荐的密度种,保持通风透光;
多施磷钾肥:比如过磷酸钙、氯化钾,能让玉米苗茎秆壮、抵抗力强;别光用氮肥,不然苗长得虚,容易生病。
四、万一发病了?赶紧这么做
要是地里已经出现 “乌米” 的病株,虽然这棵玉米救不活了,但能及时止损,防止病菌扩散:
趁黑粉还没散开,赶紧把病株拔了,装进塑料袋里带出田外,要么埋深点,要么烧掉;别随便扔在田埂或水沟里,黑粉会随风或雨水传播;
把发病的地块做好标记,明年优先安排轮作,而且播种时一定要加强种子处理,别再犯同样的错;
千万别把病穗留着当饲料,或者用病株当柴烧,黑粉会粘在工具上,带到其他地里。
五、最后总结
防玉米丝黑穗病,核心就是 “别等发病再动手”,从买种子、拌种子,到轮作、播种,每一步都提前防。只要守住 “种子处理” 这道关键关,再搭配轮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这些办法,丝黑穗病完全能防住。现在种玉米讲究 “藏粮于技”,把这些预防措施做到位,每一棵玉米都能健康长到抽穗,这才是保障收成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