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花生管得好,饱果多收三成!扎针结果期 4 招关键技巧~

立秋一过,地里的花生就进入 “关键冲刺期”,原来长叶子、长枝秆的 “营养生长”,开始转向 “扎针结果” 的生殖生长,就像人到了 “养娃长肉” 的关键阶段。这时候管得好,花生荚果能长得饱、烂果少;管得差,要么积水烂根,要么干旱秕果,一年辛苦可能白忙活。今天就给大家讲透立秋后花生管理的 4 个核心招,照着做就能让花生多结饱果,产量往上提!​

一、雨水多了及时排,不然花生会 “烂肚”​

立秋后南方常下雨,北方也可能遇连阴雨,花生地里一旦积水,麻烦就大了:地下的根系会被泡得 “喘不过气”,慢慢腐烂;地上的茎叶会枯黄早衰;最要命的是地下的荚果,要么烂成 “泥团”,要么直接发芽,收的时候全是 “坏果”,饱果率能掉一半。​其实防涝很简单,雨前看看地里的主沟、腰沟、厢沟通不通,有杂草、泥土堵了就赶紧清,保证沟沟相连,水能顺畅流出去;​下完大雨后,到地里走一圈,要是发现低洼处有水坑,赶紧用锄头挖小沟引流,花生根系耐涝性差,泡一天就可能出问题。​​

二、土干叶蔫赶紧浇,小水浇出饱果来​

有人说 “花生耐旱”,但立秋后结果期可不一样!这时候花生 “扎针” 入土后,荚果要膨大,就像胎儿要吸收养分,缺水了就会 “发育不良”。​什么时候该浇水?怎么浇才对?看土、看叶。抓一把田间的土,攥在手里能成团,松开轻轻一碰就散,说明湿度刚好;要是土攥不成团,一捏就碎,再看花生叶子,中午有点打蔫,就该浇水了;​浇 “小水、快水”。用沟灌的方式,把水顺着行间的沟灌进去,水到沟深的 2/3 就停,让水慢慢渗到根部。

三、根外喷肥保顶叶,荚果能长 “小拇指大”​

立秋后花生根系的吸收能力会变弱,光靠地下施肥不够,得给叶子 “喂营养”。​等花生荚果长到 “小拇指肚大小” 时开始喷,这时候荚果正需要养分膨大,喷早了没用,喷晚了顶叶已经黄了。选磷钾肥为主,比如 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要是想让 “扎针” 更多,还能加一点硼肥,用喷雾器喷在叶片正反面,尤其是背面,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喷 2 次就行。别在中午喷,选傍晚或阴天,喷完 8 小时内下雨,得补喷一次,不然肥料被冲掉了。​

四、抓 “三防”,徒长、早衰、病虫全防住

立秋后花生容易出三个 “小毛病”:长得太旺、长得太弱、生病生虫,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前面的管理全白费。​

防徒长:要是地里水肥足,花生叶子长得比人还高,枝秆细细的,就会 “光长叶不结果”,因为养分全被叶子抢了,“扎针” 少、荚果小。​解决办法就是在花生大批果针刚入土时,每亩用 “喷必得控旺膨果剂”,按说明书稀释后喷在茎叶上。记住选下午喷,别重喷、别漏喷,喷完 8 小时遇雨要补喷,控旺后叶子会变厚,养分能集中给荚果。​

防早衰:要是基肥没施够,或者地里花生结得太多,到了后期顶叶会早早发黄、脱落,这就是 “早衰”。早衰的花生,荚果没养分供应,会大量出现秕果。​补救办法就是和前面的根外追肥结合,除了磷钾肥,还能加一点氨基酸叶面肥,喷完后顶叶能重新变绿,延长 “工作时间”,帮荚果 “催肥”。​

防病虫:立秋后雨水多、湿度大,花生容易得两种病,就是叶斑病、白绢病,还可能招蚜虫、红蜘蛛。防治方法:​叶斑病用多菌灵,白绢病用噻呋酰胺,按说明书稀释后喷茎叶,重点喷下部叶片和茎基部;​防蚜虫、红蜘蛛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喷在叶子背面,一般 7 天喷一次,连喷 2 次,别用高毒农药,避免残留。​

立秋后花生管理,核心就是 “水要调顺、肥要补对、毛病早防”。种植户只要记住:雨后及时排、旱了及时浇、果长小拇指时喷肥、徒长早衰病虫早防治,就能让花生荚果长得饱、烂果少,辛苦种的花生也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