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蔓枯病用什么药治?

种南瓜的时候,蔓枯病是很多农户头疼的 “常见病”。它专门危害南瓜的蔓茎,一旦发病,蔓茎会慢慢枯萎坏死,不仅挡着养分输送,让植株停止生长,还会直接影响结瓜的数量和果实大小,严重时整棵瓜苗都会死,导致大幅减产。其实,只要学会 “正确认病、科学用药、提前预防” 的技巧,就能有效控制蔓枯病,让南瓜健康生长。今天就给大家讲明白南瓜蔓枯病的防治要点,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一、认准南瓜蔓枯病的 “典型症状”

想及时防治蔓枯病,首先得学会 “认病”,别和枯萎病、炭疽病这些其他病害弄混,免得错过最好的防治时间。南瓜蔓枯病最明显的特征在 “蔓茎” 上,具体是这样的,蔓茎上先长出褐色的小斑点,斑点形状大多是圆形或梭形,大小和黄豆粒差不多。这时候斑点周围的茎秆还比较健壮,但要是不及时处理,斑点会快速变大。病情接着发展,病斑会扩成 3-5 厘米的长条状,中间慢慢凹陷,颜色变深,病斑表面还会冒出细小的黑色小点。有些品种的蔓茎发病后,还会从病斑处流出透明或淡黄色的胶状东西。

到了后期,病斑绕蔓茎一圈后,会阻断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导致病斑以上的蔓茎、叶片慢慢枯萎发黄,没法正常结瓜。要是果实靠近病蔓,也可能被感染,长出褐色的凹陷斑,就卖不出去了。除了蔓茎,叶片和果实也可能偶尔发病,但主要危害还是在蔓茎上。所以只要发现蔓茎出现上面说的病斑,基本就能判断是蔓枯病,得马上采取防治措施。

二、两种常用杀菌剂,用法用量要记清

1. 多菌灵

多菌灵是农业上常用的广谱杀菌剂,对引起南瓜蔓枯病的真菌(甜瓜蔓枯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快速阻止病菌扩散,帮病株恢复。

使用方法:

稀释比例:一定要按产品说明书来(不同浓度的多菌灵稀释比例不一样,常见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要稀释 500-800 倍,就是 1 克药加 500-800 毫升水);

喷雾重点:用喷雾器把药液均匀喷在蔓茎的病斑处、叶片的正反面(尤其是下面的老叶),还要喷到植株周围的土壤表面 —— 因为病菌可能残留在土壤里,避免再次感染;

用药频率: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3 次。要是遇到下雨,雨后得补喷一次,防止雨水把药冲掉,降低药效。

2. 百菌清

百菌清不光能治疗已经发生的蔓枯病,还能在植株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病菌侵入,既有 “治疗” 作用,又有 “预防” 作用,适合在发病初期或者多雨高湿(蔓枯病容易高发的条件)时使用。

使用方法:

稀释比例:看说明书来,比如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要稀释 600-800 倍,保证浓度合适;

喷雾方式:和多菌灵差不多,重点喷蔓茎病斑、叶片和根部土壤,喷雾要 “细又匀”,别漏喷(尤其是蔓茎的分叉处,容易藏病菌);

用药周期:也是每隔 7-10 天一次,连续喷 2-3 次,可根据病情轻重调整 —— 病情轻的喷 2 次就行,病情重的得喷 3 次。

三、加强田间管理,从源头减少病害

1. 及时清除病残体

蔓枯病的病菌会附在病株、病蔓、落叶上过冬,第二年通过雨水、风传播,感染新的南瓜苗。所以南瓜收完后,要把田里的病株、病蔓、落叶彻底清干净,别堆在田里或地头,要带出田外烧掉或埋深,避免病菌残留。

要是地块往年得过蔓枯病,种植前整地时可以撒一层生石灰(每亩 50-80 公斤),给土壤消毒,减少土壤里的病菌数量。

2. 加强通风透气

合理密植:种植时别太密,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株行距。比如大型南瓜品种(像蜜本南瓜),行距 1.5-2 米、株距 0.8-1 米;小型南瓜品种(像贝贝南瓜),行距 1-1.2 米、株距 0.6-0.8 米,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空间通风;

及时整枝:南瓜生长期间,要定期剪掉多余的侧蔓、老叶(尤其是下面发黄的老叶),减少枝叶遮挡,让田里空气流通,降低湿度。要是采用爬地种植,可以在蔓茎下面垫秸秆或塑料膜,避免蔓茎直接接触潮湿的土壤,减少感染机会。

3. 合理施肥

基肥:播种或移栽前,每亩施 2000-3000 公斤腐熟的有机肥(像牛羊粪、堆肥),搭配 20 公斤过磷酸钙(磷肥)和 10 公斤氯化钾(钾肥),少施或不施纯氮肥(像尿素),给植株打下健壮的基础;

追肥:生长期间追肥以磷钾肥为主,比如坐瓜后,每亩施 15 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稀释后浇灌),别只施氮肥。要是发现植株长势弱,可以适量补点氮肥,但要控制用量(每亩不超过 5 公斤尿素),防止植株长得太旺(徒长)。

总结:防治南瓜蔓枯病的关键是 “早发现、早用药、重视预防”:平时多去田里看看,一旦发现蔓茎长出褐色斑点,马上用多菌灵或百菌清按说明书喷雾;同时做好田间管理,清理病残体、保持通风、合理施肥,从源头减少病害发生。其实只要掌握这些技巧,南瓜蔓枯病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