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怎么种植方法步骤?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营养丰富,适应能力也强。但想种出果子多、颗粒满、产量高的花生,不是 “撒了种子等收获” 就行,得精准做好从土壤准备到田间管理的每一步。今天就给大家讲明白花生种植的核心技巧,从基础准备到精细管理,新手也能一步步学会,实现花生丰收。

一、给花生搭好 “生长地基”

1. 选对土壤

质地疏松:优先选沙壤土或轻壤土。这种土壤透气好,不会板结,花生荚果长大时不容易被挤压,还能减少烂果的风险。如果是黏重的土壤,要提前掺河沙或腐熟的秸秆改良,别让土壤结块导致荚果长不好。

土层深厚:能耕种的土层厚度至少要 30 厘米以上。这样花生的根能扎得深,吸收更多养分和水分,特别是后期结荚的时候,深厚的土层能给荚果足够的生长空间。

微酸性:适合花生的土壤 pH 值是 5.5-6.5。微酸性环境能让根瘤菌长得好,根瘤菌能帮花生固定空气中的氮,减少氮肥的用量。如果土壤偏碱(pH>7.5),可以撒硫磺粉或腐熟的有机肥调整,别让根系吸收养分受影响。

另外,选地的时候还要看 “朝向”,优先选向阳的地块。保证花生生长期间有足够的光照,帮它进行光合作用,促进荚果发育。

2. 全面整地

整地步骤:先把地块里的杂草、石块清理干净。然后用拖拉机深耕 25-30 厘米,打破底层的 “硬犁底层”,让土壤更疏松。深耕后再用耙子耙平,让土壤表面平整,别出现高低洼 —— 高的地方容易长时间干旱,低的地方容易积水。

基肥用量:花生一生需要的大部分养分都靠基肥提供。建议每亩施 2000-3000 公斤土杂肥,再加 25 公斤磷肥。土杂肥能增加土壤里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磷肥能促进花生根系发育,让荚果更饱满。把这两种肥混合后,均匀撒在田间,跟着深耕翻到土里,让肥料和土壤充分融合,别让肥料直接碰到种子,防止烧种。

二、按 “生长阶段” 补营养,不浪费不缺肥

1. 幼苗期追肥

花生出苗后 15-20 天(幼苗长 3-4 片真叶时),这时候根系和根瘤菌还没完全长好,需要补氮肥促进幼苗生长。

追肥用量:每亩施 5-15 公斤氮素化肥(比如尿素),具体用量看土壤肥力 —— 土壤肥沃的地块少施(5-10 公斤),土壤贫瘠的地块多施(10-15 公斤)。

施用方法:可以结合 “清棵”(把幼苗周围的土扒开,让子叶露出地面,促进侧枝生长)或者中耕除草的时候深施,把化肥埋到土里 5-8 厘米深,别撒在地表被雨水冲走。也可以搭配人畜粪水施,每亩施 5000 公斤人畜粪水,加入 2.5-5 公斤氮素化肥,稀释后浇在幼苗根部,既补氮又补水,幼苗长得更旺。

2. 花期追肥

花生开花期(一般出苗后 30-40 天)是生长的关键期,这时候不仅需要氮,还需要磷、钾促进开花和果针形成(果针是花生开花后长出来的,能扎进土里长成荚果)。

追肥方法、种类和数量:和幼苗期基本一样,每亩施 5-15 公斤氮素化肥。如果土壤缺磷、钾,可以搭配 5-10 公斤过磷酸钙和 3-5 公斤氯化钾,混合后深施。也可以继续用人畜粪水加氮素化肥浇灌,保证养分够,减少落花落果。

3. 中后期追肥

花生进入结荚期和饱果期(出苗后 60-80 天),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慢慢变弱。这时候如果土壤肥力不够,容易导致荚果瘦小、空壳多,所以建议用 “叶面施肥”(吸收快、不浪费)。

施肥配方:每亩用 1-1.5 公斤过磷酸钙,加入 70-100 公斤清水,泡一晚上(让磷肥充分溶解)。第二天过滤掉残渣,再加入 50-100 克尿素,搅拌均匀做成叶面肥。

施用方法:用喷雾器把叶面肥均匀喷在花生叶片的正反面,特别是下部叶片(下部叶片靠近根系,吸收后能快速送到荚果)。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喷 2 次,能有效提高饱果率,增加荚果重量。

三、认准三个 “需水关键期”,及时浇水

开花期:这时候花生开花多,果针开始形成。缺水会导致落花多、果针少,影响后面结荚。浇水要浇透,让土壤湿润到 15-20 厘米深,促进果针发育。

结荚期:这是花生荚果膨大的关键期。缺水会导致荚果长不好、颗粒小、空壳多。浇水要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避免荚果腐烂。

饱果期:这时候荚果需要积累养分。缺水会影响养分运输,导致饱果率下降。浇水以 “湿润土壤表层” 为准,别浇太多,防止后期烂果。

总结:种出高产花生的关键,在于抓好 “土壤准备、追肥、水分” 这三个环节。先选疏松、深厚的微酸性土壤,整地时施足基肥;生长期间按幼苗期、花期、中后期精准追肥;关键期及时浇水但别积水。当然,实际种植中还要根据当地天气灵活调整,比如雨季及时排水防涝,干旱时提前浇水;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这样新手也能种出果多粒满的花生。